书名: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1)


吴良镛院士寄语《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吴良镛院士自2001年起担任《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学术委员会主任,从2005年至2020年已连续发表文章12篇)


2001年,中国市长协会提出编纂《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设想,并邀我担任报告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至今已过去二十年。


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立足于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市长科学决策服务的定位,以编年史的形式,汇聚各行各业众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竭诚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言献策,为详实记载中国城市在新世纪的成长历程做出贡献。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未来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激情。让我们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共同奋斗!


我虽已年迈,但是面对未来,仍充满期待。愿以张横渠诗句,与广大学人共勉: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蒋正华《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二十年回顾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集中体现综合国力、政府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并确定为二十一世纪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之一。


为响应中央的战略决策,中国市长协会提出编纂《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设想。报告定位于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市长科学决策服务,其目的是展示城市发展现状,研究城市发展战略,为实施城镇化战略建言献策。应中国市长协会约请,组成了由我担任负责人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理事会和编辑委员会。同时,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牛文元研究员领衔主编。


第一本报告——《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1/2002)》——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于2002年12月顺利出版。从那时起至今,报告已经按年度连续出版18卷。2005年,报告改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和组织编写,国际欧亚科学院马俊如院士执掌编委会,戴逢院士和邵益生院士相继担任主编。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以编年体的形式,汇集了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数百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动态和问题,记录了中国六百多个城市的成长足迹。报告不仅有助于市长们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全局,扩展科学决策的视角,也为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的中外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提供了一部与时俱进的二十一世纪城市发展编年史。


在此,对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关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各方面领导、同事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邵益生主编重点推荐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此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1》以“全面小康,应对疫情,城市更新”为主题,邀请25位专家学者分别为相关篇章栏目撰写文章,系统介绍近两年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应对疫情、城市更新相关方面的进展情况。


综论篇”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


一是对2020年度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做了综述 (中英文),内容涉及城镇化与城 市发展、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新基建”与“新城建”、绿色发展与“30/60”碳目标等重要内容,并对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介绍。


二是对2020年度全国城市住房、交通、信息化、服务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力求客观反映当年的最新进展。这部分内容具有连续性,是报告编年史的重要体现。


三是遴选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放开发30周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十件大事,呼应了本年度报告的主题。


“论坛篇”收录6篇重要文章:


开篇是“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对《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寄语,虽然文字不多,但立意高远,弥足珍贵。寄语肯定了《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为翔实记载中国城市在新世纪的成长历程做出的贡献,并以张横渠诗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大家共勉。吴先生担任该报告学术委员会主任二十年,是该报告的学术引领者和杰出贡献者,为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撰文不断,令人敬佩。


第二篇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先生撰写的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全文转载),文章系统阐述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明确了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八方面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完善住房制度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总体要求,并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做到“六个必须”,即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 “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必须用统筹的方法系统治理“城市病”。文章内容对于正确理解中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篇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女士撰写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转载于《人民政协报》),文章指出,从近年来各地实践看,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机制和方法理念等,还不适应于大规模开展城市更新,并为此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一是科学把握城市更新的内涵,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来更新,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二是贯彻新理念新要求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建设宜居、绿色、智慧、韧性、人文城市,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空间;三是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城市更新,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参与度,切实将城市更新落到实处。这些意见和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四篇是国务院参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保兴博士撰写的《“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针对极端的气候变化、现代城市的高机动性、互联时代的脆弱性、烈性传染疾病等不确定性带来的各种风险,提出了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韧性城市规划思路,以及在韧性城市设计建设中应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很有前瞻性和引领性。


第五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博士撰写的《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概述了国内外新冠疫情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建立高规格的指挥体系、全社会参与共同抗疫、科学防治依法防治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指出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然是当前的主要策略,并就下一步的防控措施提出了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接种疫苗、加强支撑保障、开展专题研究等七条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权威性。


最后是自然资源部国土规划局局长张兵博士撰写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文章系统介绍了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的过程。指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正经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包括重构编制审批体系、创新实施监督体系、健全法规政策体系和加强技术支撑体系,通过“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实现“多规合一”,全面提升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最后,我谨向为本报告作序的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先生以及所有文章作者及编委会同仁们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