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举行发布会,发布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通报资源普查进展情况。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介绍,普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除了发现大批新资源外,普查工作也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在这次普查中重新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

 

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总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孙好勤介绍,截至目前,普查工作取得了三方面阶段性的成效。首先是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孙好勤提到,目前,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 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空白。水产普查也发现了一批地方特色资源。

 

同时,普查工作也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据介绍,普查新采集猪、马、牛、羊、鹿、骆驼等6大畜种遗传材料5万份。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在这次普查中重新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进一步坚定了做好普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是这次资源普查工作的重大收获。值得高兴的是,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资金1.15亿元,用于保护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这些资源 “国宝”从此有了稳定的口粮。各地也加大了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投入力度。

 

另外,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孙好勤提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

 

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孙好勤表示,这些是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也是“国之重器”。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