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苏季)建党百年标识、“伟大征程”文艺晚会舞美设计……12月8日,名为“百年华诞 央美贡献”的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创作成果展正在央美校园中展出,同期展出的,还有央美学生优秀思政课作业作品。据介绍,此次师生作品展也是一次面向全校学生的“大思政课”,作为一所专业艺术院校,学校发挥美术专业优势,将思政课的教学、作业、考试与学生美术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据了解,中央美术学院还深入研究“以美育人”与“以德树人”的内在关联。对于美育,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育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面向人人,每个人都有享受美育的权利,而不是只面向有艺术特长的人;二是非功利性,美育是引导人们超越功利后对美好的一种追求。

 

12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介绍“大思政”思路。图/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抓准“下乡写生季”,央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好思政课

 

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宋修见介绍,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有较大的挑战,首先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困境;其次是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活跃、富于感性,很多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兴趣相对不高,但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

 

对此,学校开展“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将思政课的教学、作业、考试与学生美术创作实践有机结合,使思政课 “活”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春季写生是央美教学工作的一大特色。在工作室教师的带领下,各院系各专业学生分组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写生实践,抓准“下乡写生季”这一契机,学校将艺术创作与思想引领巧妙结合。

 

油画系教师张路江带领学生奔赴四川省若尔盖县求吉乡、巴西乡、阿坝州茂县,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完成五集纪录片——“新时代主题创作《红军食谱,一脉香传》”百幅油画的创作和拍摄任务。壁画系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农村、用美育助力乡村振兴,学生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欢迎,甚至有村民直接称他们为“神笔马良”……

 

每一次作品创作和外出实践,学校都引导师生结合专业特点,从实践中挖掘素材,让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艺术人文素养。

 

学生展示思政课作业。图/新京报记者苏季


美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任务,也是家庭和社会教育共同责任

 

记者了解到,中央美术学院深入研究“以美育人”与“以德树人”的内在关联,以学术研究、学科发展深化大思政一体化建设。

 

去年,学校决定启动美育学科建设,将美育研究中心改为美育研究院,启动美育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2021年,美育研究院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启动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开创了思政课建设与美育学科发展并举、融合汇通的全新模式。

 

如今,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洪表示,加强美育,要全面把握美育丰富内涵,着力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新创造。

 

他认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使学生比较直接感知“美”的优势,让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同时,还要深入挖掘蕴涵在各类教育中的美育资源,让学生感受自然规律之美、语言文学之美、创造发明之美等。还要发挥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让学生从集体生活中感受美好,从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中感受到美的影响。

 

美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的责任。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就包含着美的教育。

 

同时,社会是美育大课堂。高洪认为,除了美术馆、音乐厅、剧场剧院等艺术场所,“美”还存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中,美丽乡村、美好城市、美丽山河……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他特别强调,美育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面向人人,每个人都有享受美育的权利,而不是只面向有艺术特长的人,二是非功利性,美育是引导人们超越功利后对美好的一种追求。“如果说工作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但在美育的语境下,是劳动的享受;如果说法律是对言行的规范,但在美育的语境下,是对法治的尊崇;如果说道德是对人的约束,但在美育的语境下,是对崇高的追求。我们要做的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少年学生身心都健康成长,在美的熏陶中获得全面发展。”


新京报记者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