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高位、猪价反弹影响CPI继续上涨,11月份CPI同比增长2.3%,为年内新高。同时,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结束了PPI连续4个月的上扬曲线,11月份,PPI同比上涨12.9%,涨幅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CPI上涨既与季节性因素、成本上涨及散发疫情等有关,也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同时,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PPI涨幅有所回落。

 

CPI同比增长2.3%创年内新高,菜价环比涨幅已回落

 

CPI在11月份同比上涨2.3%,这一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8个百分点,属扩大较多。这其中,除了受到本月新涨价影响外,还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去年同期,CPI同比下降0.5%,出现负值。

 

尽管如此,新涨价因素仍然是本月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在2.3%的同比涨幅中,新涨价影响约为1.7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哪些方面涨价拉动了CPI上涨?具体看,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下降2.4%转为上涨1.6%,影响C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04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较多,主要受到鲜菜和猪肉价格等影响。11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0.6%,涨幅比上月扩大14.7个百分点。鸡蛋、淡水鱼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0.1%、18%和9.7%。

 

鲜菜价格虽然仍在历史同期高位,但从环比来看,随着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鲜菜价格环比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9.8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日前表示,10月中下旬以来,北方地区多晴好天气,蔬菜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全国总体菜价的涨幅已经收窄。全年及当前包括往后“两节”期间,全国蔬菜生产总体是正常的,供应总量充足,消费者不用担心。

 

猪肉价格方面,虽然同比下降32.7%,仍然处在同期历史低位,但降幅比上月收窄11.3个百分点,对CPI的负向拉动减弱。近期,猪肉价格出现回温。11月份,猪肉价格由降转升,较上月上涨12.2%。

 

今年以来持续低迷的猪肉价格为何出现回升?董莉娟将其归纳为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及短期肥猪供给偏紧两项原因。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也有此观点。他分析,10月中下旬开始,我国由北向南陆续开始制作腊肉,到11月份进入高峰期,猪肉特别是肥猪需求旺盛。但由于今年八九月份价格下跌期间,肥猪被抛售,因此造成了需求旺季肥猪供应偏紧,带动价格上涨。


判断节前的供应形势,他认为,总体上,能繁母猪的存栏依然高于常态下的水平,当前猪肉供给的本质没有改变,仍然比较充裕。他预计,元旦以及春节前,商品猪的供给非常充裕,节前猪肉价格或会低于当前价格水平。


PPI涨幅有所回落,煤炭价格快速上涨得到遏制

 

今年以来,国内PPI接连创下新高。这其中既有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的输入性影响,也与煤炭等一些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推高价格有关。

 

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加大,煤炭、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PPI连续4个月的上扬曲线终于“调头”向下,11月份,PPI同比上涨12.9%,环比持平,涨幅有所回落。

 

其中,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由上涨20.1%转为下降4.9%,同比上涨88.8%,涨幅回落14.9个百分点。煤炭加工价格环比由上涨12.8%转为下降8.4%。

 

金属行业,随着保供稳价效果显现,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由上涨3.5%转为下降4.8%,同比上涨31.0%,涨幅回落8.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由上涨3.6%转为下降1.2%,同比上涨26.5%,涨幅回落3.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高位波动,对国内的影响仍未减弱。受此影响,石油开采价格环比上涨7.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4.1%。另外,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上涨1.9%。

 

对这一轮煤炭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将其定义为“完全脱离供求基本面的非理性上涨”。10月19日以来,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调查、督导、座谈、约谈、整顿查处、专项行动等多种方式平抑煤炭价格,依《价格法》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

 

随着措施接连落地,煤炭主产区坑口煤价明显下降。至11月初,全国已有10多家主要煤炭企业表态,主动将主产地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格降至每吨1000元以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新建表示,煤炭价格回落需要一个过程,他判断,经过2至3个月的过渡期,今年年底时煤炭价格就会显露大幅回落的趋势。

 

与此同时,抑制煤价非理性上涨的长期措施也已经进入日程。12月3日,《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执行了5年的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将迎来重大调整。由于中长期合同覆盖了中国煤炭供应总量的80%左右,因此它的变动对煤炭整体价格和上下游行业均有重大影响。

 

中国自2016年开始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工作,执行“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2017年至2021年5500大卡动力煤基准价一直为535元/吨。此次《征求意见稿》将基准价上调至700元/吨,并设定浮动范围为550元/吨-850元/吨。《征求意见稿》还扩大了中长期合同的覆盖范围。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将建立煤炭生产流通成本调查制度,为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供支撑。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