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时隔21年,中央再次出台高规格文件,聚焦人口老龄化工作。

 

12月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答记者问。


12月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意见》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提出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2000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发布。此次《意见》的发布,是时隔21年中央再次出台高规格文件,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介绍,《意见》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及即将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共同构成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他表示,立足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意见》聚焦老龄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格局。

 

《意见》强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将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协同推进,把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通过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意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针对各方关注的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参与、产业发展、权益保障等问题,明确了新时代老龄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通过创新和完善政策举措,建立制度框架,推动老龄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关注1

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落实?

 

王建军介绍,《意见》贯穿始终的一个主线,就是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在对于人口老龄化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

 

他介绍,树立积极老龄观实际就是既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更要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要辩证看待人口老龄化。下一步,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将按照《意见》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细化工作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健康老龄化”,主要是指从生命全过程的角度,从生命早期开始,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以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既体现人类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般规律,也符合中国国情。包括引导家庭医生优先同老年家庭开展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坚持医养结合,逐步建立长期护理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等。

 

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将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关注2

如何解决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切实解决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纳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事项清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中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在电信服务方面,除了保留线下的传统“面对面”服务外,还专门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困难开发了“一键呼入”和“爱心通道”等暖心服务。目前“一键呼入”已累计为7000万老年用户提供服务。开展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目前已有173家网站和APP完成改造,解决了老年人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在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方面,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专门解决老年人在终端设备、交费和寻求服务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专门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就医问题,遴选了“医全通、全药通互联网平台”,专门选择了“AI智慧互联网医院”“面向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的数字中医惠民服务”等示范项目,让老年人能够方便地数字化就医。

 

同时,开展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累计创建了示范企业167家,示范街道,包括农村乡镇297个,示范基地69个,树立行业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遴选118项产品和120项服务,把一些适老产品、智慧养老产品推荐给老人。

 

关注3

如何打造老年宜居环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介绍,住建部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为抓手,指导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十三五”时期,已联合相关部门命名表彰了146个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今年11月份印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将有明显提升,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百分之百,将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推进适老化改造方面,主要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适老化改造相结合。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强调要改造和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据介绍,住建部将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包括推动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均衡配置、系统布局;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推动补足城市养老设施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活动场地不足的短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生活圈,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推动既有老住宅、老公建、老厂房的改造利用,推动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

 

关注4

如何培育发展“银发经济”?


意见提出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发展适老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郝福庆表示,我国的老年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发展机遇,银发经济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在老龄化程度高的一些发达国家,银发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十四五”期间,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特别是1962年以后的“婴儿潮”群体,现在陆续进入老龄化阶段,这些新的老年群体,物资储备更加充实,他们的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意愿和能力也更强,所以老年消费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郝福庆。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银发经济是面向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包括传统的“衣、食、住、行、用”这些实物消费,也包括长期照护、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家政服务、养老金融等服务消费,还有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这些新型消费,以及科技赋能下的智慧产品和服务,还有居家和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可以说是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内容非常丰富,产业链也很长。

 

“我们说大国重器固然不可或缺,老年制造同样关系民生;年轻人和儿童的服务供给丰富,老年人的服务市场同样未来可期。”郝福庆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老年用品产业等相关专项规划;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让市场主体蓬勃发展、银发经济充满活力。同时支持产品创新,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打造一批创新力强、品质优良、标准规范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为老服务优质品牌”,引导老龄产业集群发展。

 

关注5

如何完善居家养老?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表示,在我国,多数老年人都希望在家养老,这是跟亲情密切相伴的一种养老模式,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十三五”期间开展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经过5年的试点实践,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创新了不少新的服务形式,比如家庭养老床位、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互助养老以及老年餐桌、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都是在试点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形成的服务形式。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如何实现居家和社区机构相协调?李邦华介绍,主要通过发挥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到社区服务以及机构发挥支撑作用这三种方式。在居家服务方面,现在重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十四五”期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今年选了42个项目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通过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递送到家庭、递送到老年人身边和床边,让他们享受养老机构的服务。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要推进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互助服务等服务形式,让老年人从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身边的养老服务。对养老机构来讲,一方面养老机构要提质增效,要增强他们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能力。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要达到55%,同时,也鼓励养老机构把养老机构的院门打开,主动积极上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三种服务各展所长,并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形成一种综合的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不管在家、小区,还是去养老机构,都能得到比较专业的养老服务。

 

关注6

如何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我国老年人存在长寿但不健康的问题,大约有1.9亿老年人有慢性病,还有约4000万的失能老人。《意见》对加强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的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下一步将从三方面来发力推进: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和管理;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推进医养结合。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和管理主要抓两个重点环节,首先是老年人的预防保健,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其次要尽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要大力建设综合医院的老年医学科。去年年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人科达到28%,2025年计划达到60%。他介绍,针对老年医学人才培养,今年实现了一个重要突破:老年医学人才首次纳入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卫生健康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今年首期全国培训3000多人。此举将明显提升老年医学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关于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还是要继续开展预防和干预行动,尽量减少失能的发生;对已经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从居家到社区到机构的全链条的长期照护服务,同时要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精准的长期照护服务。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照护服务”,继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争取早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医养结合方面,首先要继续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的衔接和整合,特别是在基层,要加强资源整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养老服务。今后要在社区层面增加服务供给,以社区居家为重点,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其次,鼓励基层探索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规范转换机制,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尽可能方便老年人健康养老;三是推动医疗机构的转型,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动一些二级及以下的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和医养结合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养老服务等。

 

关注7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有哪些服务措施?

 

李邦华介绍,关注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工作和重点,对这部分人群的关爱服务大概分三个层次。

 

首先在推进普惠性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农村的空巢老年人是重点的服务群体和服务对象;其次,结合农村实际、特点、特色,把空巢老年人的服务纳入到养老服务重点,也有不少的创新和实践,比如说这几年推进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让年轻的老年人照顾年纪大一点的老年人;推进“党建+农村养老服务”,通过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凝聚或组织社会各方资源为农村老年人服务。

 

此外针对农村留守和空巢老年人,发展建立了专门的关爱服务体系,普遍开展对留守和空巢老年人的定期巡访制度,了解他们的养老需求并提供应急救援。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