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建林)12月10日8时11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送入太空,卫星将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和新技术试验验证。

 

在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400次。

 

3年时间,长征火箭完成第4个百次发射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表示,运载火箭作为进入太空的运载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了中国太空探索舞台的高度和大小。

 

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6%,尤其是近年来技术突飞猛进,在可靠性、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1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火箭历经37年,实现第一个百发的里程碑。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用了7年时间,长征火箭实现了第二个100发。2019年3月1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中星6C卫星,仅仅4年多的时间里长征火箭实现了从200发向300发的跨越。2021年12月10日,长征四号乙发射实践六号05组卫星任务圆满完成,3年时间,长征火箭完成100发火箭的发射任务,抵达第400发里程碑。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新百次发射期间,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多型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并日益走向发射舞台中央,将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说。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84次发射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轨道高度700公里)。

 

记者从航天八院了解到,这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新构型。为此,型号团队按照重大工程任务标准,梳理设计、产品、操作、管理四类线索,对首飞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加严制定各项质量控制措施。

 

比如各系统产品从配套源头进行了优选优配,选用零超差的满分产品;在原有基础上开展实物质量的再验收、再确认工作;对电气系统增加测试考核轮次,对动力系统密封结构改进;按照人员择优配置原则,精选各专业骨干人员担纲测试发射岗位,并成立技术保障组提供及时的专业支持。

 

据悉,本次发射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84次发射,也是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48次发射。

 

力争2030年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在最近的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等“国之重器”,有力服务了科学探索和国计民生。

 

据航天科技集团新闻发言人介绍,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例,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自始至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国之重器的北斗三号卫星,单机和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是中国航天人自立自强的典范。未来,将掌握一批世界水平的战略性尖端技术,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技术,打造安全可控供应链,力争到2030年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据了解,在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方面,我国建立了覆盖运载火箭研制全流程的数字化研发条件,具备了多学科协同设计和仿真验证能力;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低温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完善了大型结构静力试验、全箭模态试验等大型综合试验能力;构建了运载火箭关键零部件生产和全箭总装测试能力。

 

同时,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能力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能力从3.35米到5米直径的跨越,使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截至目前,长征火箭执行国际整箭发射服务任务52次,共发射国际商业卫星69颗,执行搭载发射20次(有3次重合),搭载国际卫星/载荷27颗。其中,包含中国航天自主研制的12颗国际通信卫星和4颗国际遥感卫星。航天科技集团与3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过商业航天合作,其中15个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航天力量。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