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童话大王》杂志2022年1月停刊。图/微博截图


1985年创刊的《童话大王》,要和读者说再见了。
 
12月15日,郑渊洁在其微博宣布,《童话大王》将于2022年1月停刊,今年的12月刊将成其绝唱。
 
对于很多受《童话大王》影响的80后、90后来说,虽然早已不再看它,可听到停刊的消息,心里还是会有些许的难过和不舍。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童话大王》曾是自己文学的启蒙,也是自己从童话里收获的第一份惊讶——原来童话还可以这么写。
 
《童话大王》杂志创刊的1985年,正是各种思潮涌入文坛、百花齐放的年代,出版机构对于期刊出版的门槛也相较之前有了降低。


而且,杂志的主管单位也没有规定作家创作的固定方向,从而使作家拥有宽松的创作空间。
 
于是,郑渊洁打破当时儿童文学创作沉闷的状况,站在孩子的立场反映孩子的心声,让人耳目一新,其作品也立即风靡全国。
 
当时,郑渊洁的创作不啻儿童文学界的“先锋小说”。放在今天来看,他的早期作品也许思想还不是那么“先锋”、语言也称不上“尖锐”,但相对于那个时代,《童话大王》已经成了孩子们心中独树一帜、一纸风行的儿童文学品牌。


郑渊洁非常喜欢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传统儿童文学领域,作家们喜欢刻画已经成为定势的形象,会刻板地将形象简单地分为好与坏两个方面。
 
比如,动物会分好坏,小狗、小猫、小白兔等等为传统的好动物的代表,而大灰狼、老鼠、麻雀则是常常被人们唾弃的对象,而郑渊洁偏偏要向传统的形象刻画叫板,于是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反差的形象,大灰狼变得善良,小老鼠变得勇敢,小麻雀也是受保护的对象。
 
无论是动物的形象还是人物的形象,郑渊洁的刻画都是与众不同的。在这种与众不同的描述下,小读者们可以从中明白很多道理,世上的事物不可简单地以好或坏来概括。


孩子们在阅读到这样的文字时,便可以对身边所经历的事物多一分思考,这种打破传统观念的思维转变,对小读者和成人都有借鉴意义。
 
在郑渊洁的笔下,所谓的“调皮孩子”是可亲的、可爱的,是不受责备的,甚至是值得赞赏的,比如经典的皮皮鲁系列。
 
在描写“调皮孩子”的过程中,郑渊洁鼓励孩子们各种异想天开的创意,赞扬这种自然天性的流露,与“调皮孩子们”一起反抗成人世界的压抑与管教,共同反对死板的规矩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童话大王》为传统教育制度下的“调皮孩子”正名,呼唤儿童最本真的天性,让儿童们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宽容。这种写作方向,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值得肯定且值得深思的。
 
郑渊洁及《童话大王》在一段时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品牌效应也形成了巨大的感召力,这不仅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同时又促进了读者群的扩大和稳固。在迪士尼品牌流行的今天,中国孩子也能骄傲地拥有本土卡通人物的品牌,这都要拜这本《童话大王》所赐。
 
《童话大王》停刊了,但皮皮鲁和鲁西西依然在在继续他们未完的冒险。而舒克和贝塔依旧开着他们的飞机和坦克在世界各处认识不同的朋友,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童话大王》在那个时代的读者心里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记,郑渊洁独具风格的童话王国也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慢慢长大。
 
也许,能在童年读到《童话大王》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和那些童话人物相遇的时候,也就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了一份善良和纯真。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和天真的一切告别,都会和自己的童年告别,今天,我们又要和《童话大王》告别。《小王子》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但愿每个大人都记得自己的童年,记得那个有童话陪伴的童年。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 赵清源(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