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盐湖城,杨扬夺得中国冬奥会首金。图/IC photo


2002年2月16日,杨扬获得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这是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职业生涯,杨扬拿到了59个世界冠军,3次参加冬奥会拿下2金2银1铜。


谈及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现年46岁的杨扬说,一定会是一届成功、精彩的奥运会。作为中国短道队的传奇人物,杨扬寄语中国短道队“全力以赴做好应该做的,结果就不会差”。


惊心

输首项后摘中国冬奥首金


从1998年到2006年,杨扬参加了3届冬奥会。从1998年长野的遗憾,到2002年盐湖城夺金,再到2006年都灵的功成身退,杨扬说她的职业生涯足够圆满。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国短道队拿下5银1铜,已是历届冬奥会最好成绩,但没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杨扬至今倍感遗憾。“1998年长野是我第一届奥运会,是一种完全不懂的状态。”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杨扬称,赛前很多人都跟她说,奥运会跟世锦赛完全不一样,她当时特别想知道有什么不一样,但又找不到答案。


到了长野,时年22岁的杨扬顿觉奥运会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紧张感,参加的两个单项都被判犯规,她只和队友拿到了一枚3000米接力银牌。


“对我个人来说,结果很惨痛,这之后有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但过后还得要面对失败,还得要总结。”长野冬奥会后,杨扬花了一些时间去面对自己,她说这需要不小的勇气,“我改变不了裁判,也改变不了对手,那就去改变自己,不给裁判机会,不给对手机会。如果我不改变的话,未来还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长野的失败加速了杨扬的成长,那之后,她用4年完成了从量到质的蜕变和成熟。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迟到4年的冬奥会金牌如约而至。女子500米,杨扬拿到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枚冬奥会金牌,这之后又一鼓作气拿下1000米金牌和3000米接力银牌。


“(夺金过程)看上去挺顺利,但其实我第一项(1500米)就输了,当时队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盐湖城冬奥会前,杨扬已连续6年拿下个人全能冠军,她在盐湖城唯一的目标就是金牌,“当时感觉金牌要是拿不下来,实在太丢人了,都没脸回来。”


2金1银,杨扬的盐湖城之旅很完美,但这之前的艰辛只有她知道,“这4年坚持下来需要勇气,因为你不知道坚持4年会是什么结果。”


盐湖城冬奥会后,短暂退役的杨扬又被召回国家队,队里希望她能多带带年轻队员。“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带着一枚都灵冬奥会铜牌结束职业生涯,杨扬说为队里尽了责任,对自己也有了一个交代,职业生涯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去年11月,杨扬畅谈冬奥会话题。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初心

冰上创业探索一套新模式


退役后,杨扬活跃在国际奥委会、国际滑联、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等多个国际体育组织。同时,她从未忘记冰雪人的情怀和梦想。杨扬设定了几个目标:做喜欢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


2013年,杨扬在上海成立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冰上情怀得以延续,“当时就觉得自己的情怀有地方释放,去延续了。”全新的转型和创业让杨扬面临诸多挑战,她说这是彻彻底底把自己扔向了社会。


在很多人看来,杨扬选择创业跟她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工作差距很大,但她并不这样认为。在杨扬看来,国际体育组织有着较为完善的体制,参与其中更像是一个加分项,但创业却是从零开始,充满了挑战,“创业这段经历帮助我在国际组织的工作中保持务实的作风,让我的工作能力很短时间内就得以展示。我觉得这两者是互补的,对我是很好的成长。”


杨扬始终有份冰上情怀,她希望更多人去了解和喜欢冰上运动。2015年开始,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启动了“冰上运动进校园”项目,如今每年有近30所学校的5000余名孩子来到飞扬参与滑冰启蒙课程。只要有时间,杨扬会和教练们去中小学教授短道、花滑等滑冰课程。


“北冰南展的计划我们一直都有,但确实因为冰场运营成本高、专业门槛高等,青少年们很难能接触到专业的冰场。”杨扬说,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与商场里的冰场不一样,他们还承接了全民健身等社会化功能,节假日基本对大众免费开放。


“既要提供大众服务,也要养活自己,这是一个创新模式。”几年时间摸索,杨扬说飞扬能活下来,很有成就感,她希望这种模式能为北冰南展提供一些借鉴。


10月26日,杨扬(中)出席冬奥纪念币发行仪式。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重心

确保冬奥运动员舒心参赛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身怀六甲的杨扬作为申奥大使做了陈述。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后,杨扬又成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继续为北京冬奥会筹办出力献策。


“小到为运动员在比赛现场准备好一针一线,大到北京冬奥会之后的延展,都需要我们站在运动员的角度建言献策。”杨扬说,运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就是要保障运动员的权益和需求,确保他们在北京冬奥会上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杨扬看来,如果她们的工作能真正打动运动员,那就能打动世界,“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运动员本身就是自媒体,尤其是优秀运动员们。”杨扬指出,如果能给运动员们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确保他们不受太多的外界干扰,舒心地参加比赛,他们把美好的参赛体验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出去,会给北京冬奥会增加很多色彩。


作为中国短道界的传奇人物,杨扬一直在关注中国短道队的表现。之前结束的短道世界杯系列赛,中国短道队获得北京冬奥会满额席位,赛时将派出5男5女的阵容参赛。


“短道速滑相对还是一个比较激烈的项目,我们能够拿到满额席位,说明这支队伍还是很成熟的。”杨扬说,家门口的奥运会,大家一定都会尽全力做到最好,“我希望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做好应该做的,结果就不会差。”


10月14日,杨扬接受专访。 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 快问快答


新京报: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比赛是哪一场?

杨扬:一定是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500米比赛,因为前期我经历得太多了。那场决赛,我不觉得是战胜了对手,而是战胜了自己。


新京报: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有怎样的期待?

杨扬:首先,我们冬奥组委的工作正在按部就班进行,我们非常有信心举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也做好了迎接来自全世界运动员的准备。同时,奥运会是最高水平的赛事,相信很多人会通过赛事喜欢上冬季项目。而且北京冬奥会又赶上我们的春节,我还是很期待的。


新京报:冬奥会期间会重点关注哪些项目和运动员?

杨扬:我会尽可能去多看一些比赛,短道、花样、速滑我都会去看,我原来在国际滑联工作过,这些冰上项目一定会关注。同时,我们的雪上有几个项目进步很大,我们有谷爱凌、苏翊鸣这样的希望之星,能到现场一定会去。另外,我也想去延庆看一下雪车、钢架雪车和雪橇比赛,毕竟有我们上海选手,这对南方冰雪运动的开展也是很好的机会。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