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成功与否适用“木桶理论”,即:全球抗疫成功并不取决于最成功的国家和地区,而是取决于最不成功的国家和地区。近日,尼日利亚销毁106万剂过期疫苗,更凸显了全球抗疫的超级短板。

 

无效捐赠加剧非洲国家消耗

 

据美联社报道,尼日利亚政府于12月22日将成箱的阿斯利康疫苗运往首都阿布贾郊区的一个垃圾填埋场,集中销毁了已于11月过期的106万余剂阿斯利康疫苗,这些疫苗是10月尼日利亚从欧洲收到的259万余剂疫苗中的一部分。

 

尼日利亚国家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局局长费萨尔·舒艾卜说:“这是疫苗民族主义。发达国家掌握了这些疫苗,然后将它们囤积起来。直到疫苗即将到期时,才把它们送给我们,有的只剩两周就过期了。”

 

在尼日利亚的疫苗完整接种率不到4%的情况下,却不得不销毁这些疫苗,确实可惜又令人痛心。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捐赠者不够负责任,疫苗快要到期才捐出,延误了疫苗被使用的时机;另一方面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捐赠者不能充分估计非洲国家的物流中转能力,以及疫苗历经各个环节最终被注射给民众的速度。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尼日利亚并非首个对过期疫苗进行销毁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今年7月的统计显示,当时非洲8个国家有约45万剂疫苗已经过期。

 

临期疫苗难以发挥效能,即是无效捐赠。如此,不但没有帮助到非洲国家,还会加大非洲国家消耗:销毁需要付出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处理不好会对环境有伤害。

 

据新华社报道,尼日利亚卫生部近日发表声明说,当前许多中低收入国家都与尼日利亚一样,接受过临近过期的新冠疫苗。声明呼吁新冠疫苗捐赠方在决定捐赠疫苗后,应尽早启动相关程序,以便受捐国家和地区收到剩余保质期较长的疫苗以避免浪费。目前尼政府已不再接受剩余保质期短的新冠疫苗。


发达国家需要正视“疫苗鸿沟”

 

从现有的事实来看,发达国家主要还是自我本位,没能足够意识到“疫苗鸿沟”给全球带来的危害。


早在3月份,美国白宫发言人普萨基曾表示:“我们的首要工作是确保美国民众接种疫苗,在完成本国居民接种任务后,我们乐于并将积极地贡献国际社会。”

 

这当然没错,每个国家首要是对本国公民负责。但问题在于,发达国家囤积疫苗超出所需,实在是没有必要。正如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所言:“富裕国家在疫苗问题上的做法,我个人确实感到非常失望,他们订购了超过他们本国人口需求的疫苗,而当我们想要疫苗的时候,他们却只给我们一些‘残羹剩饭’,他们所表现出的贪婪,的确让人非常非常失望。”

 

美国波士顿大学新兴传染病政策与研究中心创办理事巴德利亚接受采访时亦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已有60%以上人口完成疫苗接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接种了加强针。对应地,新冠疫苗接种率长期处于低位,使非洲大陆仍处于疫情反复的巨大风险之中。南非算是情况不错的国家,疫苗接种水平在30%,贫穷国家疫苗接种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约只有8%左右的人完成了疫苗接种。

 

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印证了风险社会理论,也即: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已是事实,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最近奥密克戎毒株的全球扩散更是如此。


疫苗援助问题折射出不同理念

 

在全球抗疫、疫苗的国际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疫苗捐赠的出发点不应是政治,而是看是否给被援助国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面对“疫苗鸿沟”,我国认为新冠疫苗是全球公共品,愿意承担更多的全球责任。早在今年3月2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表示,相比某些大国自私自利、囤积疫苗,“我们的初衷是尽快让更多人接种上疫苗”。王毅称,对待全球疫苗问题上,中国选择兼济天下,要让疫苗发挥公共产品的作用。


截至11月30日,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8亿剂疫苗,其中向非洲提供了约1.8亿剂,几乎覆盖了所有非洲国家。

 

的确,“若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若贫穷国家缺乏足够的疫苗,将对全球抗疫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发达国家过度囤积疫苗的行为是短视的,没能正视“疫苗鸿沟”带来的危害,全球防疫最终能否成功,将取决于防疫能力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 任孟山(专栏作家)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