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在关注着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的问题,市政协常委宋慰祖认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亟须规范化管理,必须尽快补充数量足够的专业充电设施,除了要杜绝车辆及电池上楼外,有关部门也应提高执法、处罚的积极性。

 

“现阶段影响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的最大问题,就是市民的充电方式不专业,使用规范化的充电桩充电还不是大家的主流选择。”宋慰祖说,从安全角度上,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必须使用专用的设施和线路,需要能承受大容量的负荷,普通的民用电是不能满足的。

 

宋慰祖认为,限制电动自行车上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的问题,首先要尽快补充数量足够的专业充电设施。“现在有些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缺乏这些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桩,同时在加装时也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禁止上楼充电、飞线充电后,市民面临着无法充电的难题,可能会选择拎电池上楼充电,或是从别处接电线来满足充电需求。”

 

为此,宋慰祖建议,核心的对策还是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尽快建设更多符合规范的安全充电设施。他认为,这需要加强部门间协同,解决居民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加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时遇到的空间不足、无处建设、审批流程长等问题,需要打通属地政府、电网、消防、物业等多部门间的“壁垒”,“劲儿必须往一处使,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各种审批流程,把充电车棚建好。”宋慰祖说。

 

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落实也要不断细化,要让市民对电动车违规充电的危害有切实感受,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宋慰祖说,现阶段有些普法还只是停留在张贴海报、挂横幅的阶段,有关部门在执法、处罚时也是凭“直观感受”,只有发生事故后才进行处罚,平时则疏于监管,导致市民对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仍存在侥幸心理。

 

宋慰祖还建议,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集中推动一些典型区域的解决,形成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比如居住密度大、电动自行车多的住宅小区,快递、外卖从业者集中居住的地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进相关企业参与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给予相关政策上的支持,尽快形成规模,培养企业积极性,通过市场的方式来缓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困境。”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