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北京市全面开展了电动自行车违规行驶、违规充电等问题治理,今年要抓好电动车全链条安全管理。对于电动车安全问题,北京市人大代表、市交管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任素永建议,所有社区、单位都必须建设室外公共充电桩,且要满足使用需求。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管理”涉及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上路、充电、报废多个维度,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据交管部门统计,北京市现有三百余万辆合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极大方便百姓生活的同时,由于配套充电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也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特别是因为电池充电造成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

 

记者注意到,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公安部就曾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加强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全链条监管。

 

除了国家部委层面,“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管理”在多地已有实践,具体行动北京市有关部门已经在逐步推行。在生产、销售层面,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对电动自行车实施目录管理,对于符合国标的车辆纳入目录,而不在目录内的超标电动车则禁止销售,并设置了三年的使用过渡期。

 

在使用层面,为了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也对其实施了登记上牌管理,每一辆车都要实名登记,经过三年的过渡期,原先申领过渡期临时标识的超标电动自行车也已被禁止上路。从去年11月开始,交管部门开始严格查处。

 

同时,针对电池的违法改装问题,交管部门也找到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记者多次跟随交管部门上路执法,一线交警在路上凭借敏锐的判断,能识别出可能存在电池改装、加装的车辆,并通过万用表对其电压进行现场测量,如果超出规定标准,则属于改装行为,对于这样的车辆,交管部门直接予以暂扣。

 

“据统计,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经过多年发展,电动自行车全社会保有量约2亿辆,年产3000多万辆,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电动自行车身影,目前部分社区在公共区域建立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但是充电桩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车辆的需求。”任素永表示,现阶段,大多数购买电动自行车的居民都不具备将电动自行车或电瓶放到家中安全位置进行充电的条件,多数是临时私拉电线进行充电,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任素永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规定,要求所有社区、单位都必须建立室外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已经安装充电桩的,应进一步增设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区域,满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强化用电安全,防止火灾发生。

 

针对“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管理”中的监管问题,市政协委员尚祖国也提出存量和增量两方面建议。

 

他认为,一方面,交管部门要持续加大对上路电动自行车非法加装、改装行为的查处力度,清理隐患车辆,同时追根溯源,将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追查到销售门店和维修店。

 

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将经营者作为监管重点,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改装服务,并且明确消费者驾驶改装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充电时失火,改装者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从行业整治和法律宣传双向发力,确保新入市电动自行车符合国家标准。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