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套秋衣裤塞满了行囊,唯一不忙的家庭成员比格犬“史努比”被送去宠物店寄养……接下来的一周内,张颜便要和母亲分头出发了,等待她们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而张颜的目的地还有她的思念——早已进驻延庆赛区工作的父亲。

 

张颜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2020级本科生,也是该校428名冬奥志愿者的一员。报了三次名终于入选冬奥志愿者,令她至今仍感到激动不已。一家三口齐上阵,为冬奥服务,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也将成为这个平凡的北京家庭最“不平凡”的经历。

 

“想亲自体验父母服务奥运会的感觉”


2022年1月18日,北航志愿者出征当天,张颜在现场接受采访。 图/记者 李木易摄

 

一米七的身高,一张娃娃脸,这个将来要成为女飞行员的大二学生说话柔声细语,但挺拔的身姿、坚定的眼神,让她在举手投足间显露出长期训练留下的印迹。

 

“我从高三就报名冬奥志愿者,考上北航后,在学校、在学院都报了名,到最后才被录取。”提起报名志愿者的经历,张颜苦笑了一下,虽然如今已经稳稳“上岸”,但这背后是持续近一年的面试、笔试和等待,“直到去年9月我才知道被录取了,太激动了。”

 

张颜的母亲孟祥越是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日语教师,也是此次“冰立方”赛区的工作人员,她深知此次招录志愿者的规模不大,竞争激烈,也从没有主动敦促女儿。“我觉得顺其自然吧,是她自己主动报名的,没想到能被选上,挺欣慰的。”

 

为何张颜对于冬奥志愿者的身份如此执着?孟祥越不知道,这其实源于女儿长久以来的一个情结——想亲自体验父母服务奥运会的感觉。这颗“种子”也许从她6岁时就埋下了。

 

时光退回到2008年的夏天。当时,孟祥越夫妻俩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工作非常忙碌。


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女儿还没起床,夫妻俩已赶往赛区,女儿睡熟,他俩才披星戴月地回来。张颜在奶奶的陪伴中度过了上小学前的那个暑假。

 

2008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大脚印”在动感的音乐声中,一路从永定门上空,沿着中轴线“走”向国家体育场,绚丽的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点亮了北京的夜空。

 

但绚烂的烟火下,有一张寂寞的小脸儿。“我当时很难过,6岁的我很难理解父母为什么不能回家陪我,甚至一度对奥运会有抵触情绪。”张颜回忆说,父母经常服务于各大赛事,忙碌时无暇陪伴孩子,她在青春期时,也曾因此叛逆过。

 

直到高二参与学校的一次活动,让她对“付出”有了新的认识。当时“志愿北京”刚上线,学校组织了一个志愿队去圆明园指路。张颜和小伙伴们为了让游客清楚了解线路,画了很多张地图小卡片,通过图画给游客指路,当对方热情道谢时,满足感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随着心智的成熟,她开始逐渐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也理解了父母的付出。

 

读高三那年,北京市首次向社会开通冬奥志愿者报名渠道,张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当时还感觉稳操胜券了呢,和妈妈吃饭时还问她,我去了后到哪个场馆工作?能不能自己选。她当时就跟我说,国家安排你去哪个岗位,你就去哪个岗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

 

高中阶段虽然并没有报名成功,张颜当时暗暗发誓,不论将来考到了哪一个城市的哪一所大学,她都要继续报名冬奥志愿者,直到成功。

 

从小练就的滑雪特长将为冬奥服务助力

 

和报名冬奥志愿者的选择一样,孟祥越说,对于女儿的人生选择他们没有进行过任何干预。选择北航、选择做一名飞行员,都是闺女自己的决定。

 

张颜告诉记者,高中时,考到北航飞行学院的一位师兄返校演讲,他提到了在建国七十周年走飞行学员方阵的经历,那段刻苦、勇敢的经历触动了自己,“当飞行员好厉害啊”,于是她决定考这一专业,没想到幸运地考取了。

 

真正读了这一专业,张颜才发现也得吃不少苦。要军训,每天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踢正步踢到脚磨破;每天早晨起来要跑步……“你知道为什么我们飞行员拿包一定要左手吗?没有原因,只要遵守。”张颜调皮地笑着,她觉得自己如此随意的人,如今成了一个规矩的守护者。“老师和老一辈飞行员给了我很多努力的方向,让我坚持下来。”


 一家人出去滑雪训练,母亲孟祥越会负责给父女俩拍照(图右一为张颜,右二为张颜父亲)。受访者供图 


“学校的教育和我们家庭习惯挺像的,重视体育锻炼和习惯养成。”孟祥越说,丈夫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从事高山滑雪的体育项目,在丈夫的感染下,女儿从3岁半就开始练滑雪,每年冬天夫妻俩都会带孩子、甚至组织她的同学一起去滑雪场进行冬训,父亲的指导很严格,“滑雪的日子也不好过。”她笑着说。

 

但张颜谦虚地说,想达到父亲滑雪能力的“腰部水准”,自己还需要练十年。

 

母女俩分析,应该是滑雪特长助力张颜成功被选为冬奥志愿者。接下来,她将随北航的志愿者队伍一起到延庆的高山滑雪中心进行赛事服务。而父亲此前已进驻延庆赛区工作,父女俩在现场相见的可能性很高。

 

“我已经三四个月没有见到爸爸了……”话音刚落,张颜赶紧仰头、吸鼻子,竭力控制眼泪从眼眶中滚落。

 

“三方会谈”云相聚,全家一起备战冬奥赛场服务

 

大学的学习生活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张颜。在成为奥运志愿者之前,她很努力投入各种志愿服务中。

 

一家人在出发前的合影,1月20日,张颜父亲临时从场馆回单位。 受访者供图 


前阶段,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国飞天梦科普万里团”活动,为了给江西的小朋友讲解飞行知识,她在PPT课件里融入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比如飞机玻璃上为什么有小孔?这其实是为了平衡内外压强;飞机餐为什么不好吃?因为在高空,人的味觉会发生变化,再好吃的东西也尝不出来啦”。


为了能入选冬奥志愿者,她还主动学习了很多有关冬季奥运会、反兴奋剂等方面的知识。入选之后的志愿者培训也让她获益良多。

 

“其中有一讲是‘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做志愿者’,真的是给我内心带来了触动,突然间明白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志愿者。”张颜回忆,老师讲到,有些人报名志愿者可能只是为了“志愿服务时长”,忘记了初心,“不要为了一些回报去努力,而是要脚踏实地、坚守住自己的初心,为了帮助祖国和人民去做。”这和父母对张颜的教导不谋而合。

 

张颜说,父母和她一样,也要接受冬奥服务的培训和大大小小的测试。全家人没事儿也在比拼成绩。“我妈是学霸,我爸分儿最低。”提到父母的轶事,张颜露出了顽皮的笑容。

 

这个春节,一家三口将奔赴不同岗位为冬奥会服务。其实,早在2021年底,三个人已经各自忙得不可开交。女儿要兼顾学业和接受志愿岗位的培训,母亲要给学生们上课,父亲则在赛场做各项前期准备……每周的视频“三方会谈”,成了这家人的相处常态。

 

不过1月下旬,临近冬奥志愿者出征的日子里,“三方会谈”研究最多的是,那个唯一不忙的家庭成员“史努比”怎么办?那是一条温顺的比格犬,三口人要去赛区封闭一个多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何安置它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家商量了好几个方案,最终决定将它寄养到宠物店里。

 

1月19日,将“史努比”送到宠物店后,孟祥越回到家,与女儿聊会儿天,享受春节前最后的相聚时光,很快,他们就将在各自服务的冬奥赛场奋战。


采写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