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冰上时刻》已于1月7日上映,冰球少年背后家庭引共鸣。视频/新京报


正在上映中的纪录片《冰上时刻》,既是一部北京冬奥会的献礼片,讲述了冰球运动在中国的推广,同时,它也是一部聚焦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纪录片,让我们窥见中国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变与不变。


从2018年到2020年,导演刘汉祥用了三年时间,下了许多“笨工夫”,跟拍北京三个正在学习冰球的孩子的生活。这群孩子都是出生于2009年,纪录片开拍时,他们才9岁,却已经学了四五年的冰球。
 
跟其他运动不同的是,冰球是一项高度依赖父母的运动。因为冰球的对抗性很强,冲突相当激烈,孩子们上冰时的装备也更为复杂,必须穿戴整齐、安全防护到位才能上场,否则很容易受伤。几岁的孩子很难独自完成装备穿着,需要父母在一旁帮忙。
 
这也就意味着,冰球对父母陪伴要求很高。尤其是,如果孩子想要出国参加训练,或者到国外专业的冰球学校学习,那么也需要父母中的一方进行陪读。

▲《冰上时刻》中的于力凡和他的爸爸。


《冰上时刻》所聚焦的这三个家庭,为了支持孩子的冰上理想,不遗余力地付出。
 
就比如95号曲瑞辰,妈妈每天开车载着他在冰场和各种学习班往返,为了他的学习“孟母三迁”,搬了三回家。
 
66号于力凡,正在创业中的爸爸工作非常忙碌,但他还是花费大量时间陪伴于力凡进行训练,耐心地为于力凡复盘每一场比赛。
 
97号翟子男,妈妈干脆辞掉高薪的律师工作,陪伴他到加拿大的冰球学校学习……
 
每个家庭面临着不同的抉择:是留在国内,还是出国深造?爸爸或妈妈,是否有一人要全职陪伴?孩子是将冰球当作一种兴趣爱好,还是当作未来的主要方向?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选择,唯一相同的是,父母在面对孩子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时,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因为他们无比在乎。

▲在孩子是否需要出国,是否要走上职业球员道路的问题上,曲瑞晨的父母有不同的意见。


这是中国亲子关系始终不变的那一面:父母对子女梦想的支持,掏心掏肺、全力以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的“孟母三迁”可能就是跟到国外陪读。但国人与家庭紧密的情感联结,国人对家庭的眷恋,始终未曾改变。
 
一些改变,同时也在发生。在以往,体育运动更多是“从上而下”,孩子们学习某种体育项目,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基本是为了走职业道路才选择了体育。
 
但《冰上时刻》中的三个家庭,是“自下而上”,三个孩子选择冰球,首先是因为他们本身有天赋、有兴趣。而冰球本身也是一项能够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增强孩子集体意识的运动,无论是作为职业还是兴趣,对孩子的成长都大有帮助。
 
因此,虽然家长们免不了有望子成龙的意愿,却没有强制性要求孩子必须走冰球这条路。如果孩子自己选择了,家人就会全力以赴支持孩子完成梦想。


▲翟子男的妈妈陪他一同到加拿大生活、学习。


这是中国教育发生变化的那一面:热爱不再是唯目的论,也不是只有功利主义,而有了更多的自我愉悦、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


教育的目的改变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会发生改变。有严厉,但更多是希望磨砺孩子的个性;有争执,但仍然尊重孩子的选择;会迷惘,但还是会坚强地与孩子一起走下去……
 
所以纪录片最后的父子爬山、母子滑冰,这日常化的温情一刻,才显得如此动人。
 
《冰上时刻》本质上是关于爱的,孩子们对于冰球的热爱,以及父母如何以他们伟大的爱,支撑起孩子的这份热爱。
 
就像纪录片中于力凡的父亲对于力凡喊出的鼓励,“儿子,把杆子挥起来”。而《冰上时刻》本身则是父母对孩子热爱的助力,“孩子,把热爱挥起来”。
 
无论三个孩子最终是否以冰球为志向,可以肯定的是,父母陪伴他们追逐热爱的这段旅行,弥足珍贵、不可复制。


特约撰稿人 | 于理(媒体人)
编辑 | 丁慧
实习生 | 韦英姿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