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咨询专家、兰德公司唐氏中国政策讲席教授黄志环。图/受访者供图


文 | 新京智库访谈员 肖隆平


金句


新冠疫情不会突然消失不见,新冠引发的症状可能会慢慢变得像感冒一样长期存在并继续演变。


从全球的疫苗供应角度来说,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至今所做的与其全球“领导者”身份不匹配。


奥密克戎毒株与其它新冠病毒有类似的地方,就是对老人影响比较大,一旦感染造成的症状会较严重。


多数打了两针、三针疫苗的,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基本没有重症,或者说症状很轻。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1月25日,美国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1.84万例,不足5天前的五分之一,是1月12日最高值的16.34%;死亡病例552例,是1月23日最高值的13.9%。


作为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最早发现地的南非,1月25日新增确诊病例仅1332例,是2021年12月13日最高值的3.5%;死亡病例88例,是2022年1月7日最高值的15.97%。


“全球新冠‘大流行’将结束”的声音开始盛行。不过,美国白宫咨询专家、兰德公司唐氏中国政策讲席教授,乔治城大学国际健康系主任黄志环(JenniferHuang Bouey)告诉新京智库,如果说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疫情,可能二三月份在美国会减弱至平缓,但新冠疫情不会消失,而是可能逐渐变得类似感冒一样长期存在。


黄志环教授是一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求学。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黄志环在美国众议院呼吁,美中两国乃至全球应该再次加强合作,“因为这是一场病毒与人类之间的战斗,而不是人与人之间,也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斗。”


黄志环表示,从SARS、H5N1、H1N1、H7N9,到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等历次传染病疫情应对中,美中两国都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和合作,为全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那么,在新冠疫情尚无明确结束之日时,中美两国又可以在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中开展哪些合作项目?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何在这波奥密克戎毒株疫情中确诊病例数量会快速增长?奥密克戎毒株为何“嫌贫爱富”在发达国家大流行?1月25日,新京智库为此采访了黄志环教授。


奥密克戎毒株有免疫力逃逸功能


新京智库:2021年12月中旬以来,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新冠疫情在奥密克戎毒株的影响下,每日确诊病例数出现了创纪录现象。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志环:主要是因为奥密克戎毒株具有逃逸功能。免疫系统给人提供了几个“保护层”,比如第一层防护是抗体防护。这个是人过去得过某类病,或者打疫苗后形成的抗体,但是这个抗体一般不那么敏感。抗体未能识别出奥密克戎毒株,所以得以逃逸了。


当然,也不是说人体的免疫系统完全没有反应,第二层免疫系统(即T细胞免疫)的防御还是有用的。所以,尽管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了很多人,但引发的重症不多,而且好多人基本上没什么症状。


新京智库:这跟北半球处于冬季是否有很大关系?


黄志环: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说,病源、宿主和环境构成了“流行病学三角”。所以,“环境”是有一定影响,但具体有多大的影响,比如冬天大家可能更容易在室内聚集,而不是在室外,如果通风不好等都会有影响。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奥密克戎毒株有免疫力逃逸功能。


新京智库:有学者表示奥密克戎毒株是更多影响上呼吸道,而不是肺部,所以它的传染力更强,但也更温和。你怎么看这个“新”判断?


黄志环:是的。有中国香港学者、日本学者做过类似的研究。其中香港研究人员专门用奥密克戎毒株在体外不同的组织细胞做过相关实验,结果证实奥密克戎毒株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细胞,而不是下呼吸道(即肺部)细胞。


新京智库:换句话说,新冠疫苗还可以预防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引发的重症,但对于预防传播作用不大?


黄志环:对,多数打了两针、三针疫苗的,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基本没有重症,或者说症状很轻。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如果有基础病的话,还是会出现重症的现象,但是总体上出现的重症率比没有打疫苗的人群要低很多。


新冠疫情在二三月不会结束


新京智库:有观点认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疫情在全球疫情中起到了放大效应,你对此如何看?


黄志环:作为一个公共卫生研究人员,我是希望数据越多越好,因为这有利于更准确研究病毒。美国现在不管是检测试剂,还是数据系统都比两年前成熟了,现在能报这么多确诊病例,确实说明有很多病例。现在的确诊病例数据基本是用PCR检测确诊得出的,但还有很多人在家自己用快速检测设备检测,所以目前公开的数据可能还不够完全,而且好多人没有症状可能就不去做检测,因此,目前的确诊病例数只能作为一个大致的参考。不过,这跟我们看到的情况还是很相符合的,包括医院的拥挤程度或者周围人检测出的阳性率,确实是蛮多的。


▲人们在美国纽约街头的新冠检测点排队等候检测。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因此,美国各个地方的医疗系统都蛮紧张的,特别是在接种疫苗人数不多的地方。虽然说美国的疫苗接种率有68%,65岁以上人群有95%都打了第一剂疫苗,但是各个地方的分布还是不太均匀,有一些地方,特别是年轻人还是没有接种疫苗。而目前的数据显示,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如果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住院率是接种疫苗人群的5-10倍(患者年纪越大且没有打疫苗而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住院的可能性就越大)。


新京智库: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美、英两国2021年冬季以来的疫情,每日确诊病例数出现了是此前高峰值数倍之多的现象,但病死数未呈现出相对应的比例增长,英国还更少。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否说明奥密克戎毒株造成的病死率变低了?


黄志环:首先是这个病毒本身不太容易影响肺部细胞,对肺部的杀伤力差一些。同时,很多人已经有了T细胞免疫,所以尽管它可以逃逸抗体免疫,但是T细胞还是有80%左右的保护能力。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奥密克戎毒株造成重症的少一些。幸亏这样,要不然这波疫情的死亡人数就会非常多。


新京智库:欧美一些病毒学家认为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的“终结者”,预测2022年2、3月新冠疫情可能结束。你怎么看?


黄志环:如果说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疫情,可能二三月份在美国会减弱至平缓,但新冠疫情不会消失,而是可能逐渐变得类似感冒一样长期存在。冠状病毒目前发现常见的有七种,其中四种引起一般感冒,另外三种冠状病毒——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及新冠——引起了大规模的疫情。


从历史上看,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2003年非典(SARS)都像是突然消失的。但我们的研究发现,1918年大流感之后,病毒(H1N1)其实后来是以禽流感的形式流行过几次,只是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耐受性,所以并未引发像1918年流感大流行那样重大的经济社会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新冠病毒不可能突然消失不见的,肯定还会继续存在,并可能产生新的突变引起再次流行,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对它有多层免疫性,定期打疫苗后或许不再影响旅行和日常生活。


不要认为传染病不再是威胁


新京智库:美国、英国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如果总分是10分,你会给打多少分?


黄志环:不太好打分。但是,这次新冠疫情的暴发揭示了不同国家的强弱项。对美国而言,其强项是,比如开发疫苗,美国研究人员能够很快把创新疫苗开发出来,迅速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批准,大规模生产, 然后分发到需要的人群,但人群要不要打是另外一回事。


从全球的疫苗供应角度来说,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至今所做的与其全球“领导者”身份不匹配。同时,疫情也暴露了美国国内公卫体系一些问题,比如公共卫生部门与公众互动不足,出现了很多人不知道该听谁的现象。再如,美国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在这次疫情面前也暴露出双方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政府做出了相应承诺最后却未能兑现的现象。


新京智库:作为最早发现奥密克戎毒株的南非,1月25日的新增确诊病例已经降到1000多例。而欧美国家有的还在继续增加确诊病例,因此有观点认为,奥密克戎毒株“嫌贫爱富”。你怎么看?


黄志环:欧美国家的年龄结构是一个因素,多数国家以老年人为主,南非及其他非洲国家,也包括印度,平均年龄都比欧美国家小。而奥密克戎毒株与其他新冠病毒有类似的地方,就是对老人影响比较大,一旦感染造成的症状会较严重。


▲疫情下的英国伦敦。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新京智库:这一波新冠疫情中,美国、英国的死亡人数比较多。你认为原因是什么?这给公共卫生工作带来了什么启示?


黄志环:我觉得各国都要小心,不要以为传染病不再是主导,就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慢性病治疗上,然后把资金倾斜给慢性病治疗。以美国为例,很多年都没有相应地实战演练,因为100年来美国本土基本上没有暴发过大规模严重的呼吸道疫情。总而言之,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不要认为传染病不再是威胁。


中美合作不应局限于国家层面


新京智库:你曾经做过中美在公共卫生领域合作的调查研究,中国政府过去从美国的公共卫生工作中吸取了不少经验。这次疫情,从结果来看,你认为美、英等发达国家,从中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


黄志环:确实有很多经验可以学,比如做好公众习惯在冬天戴口罩的教育工作,中国政府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疫苗的援助,用健康码等大数据技术做好疫情应对。问题是,新冠暴发的时机很不合适,正好是美中关系陷入低谷期时,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两国关系的恶化。所以,这个时候想要让美国政府学习中国政府的疫情防控经验,可能性很小。现在美国政府会说学日本、韩国,甚至学越南的经验,但不会说学习中国的经验。


当然,美国政治有国家层面的,也有各个州层面的,城市层面的,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如民间组织、科学家组织,甚至基金组织、实验室等,这些其实基本上不太受美国国家层面政治的影响。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卫生健康,还是气候能源,这些领域的合作不妨从不同层面开展,而不是非要从国家层面,现在这确实很难。


▲一名医务人员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诊所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准备工作。图/新华社


新京智库:在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工作中,你认为中美两国可以发挥出哪些作用,哪些需要携手共同推进?


黄志环:我觉得可以携手合作的项目还蛮多的,比如疫苗的研发。对于发展中国家(地区),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地区),即使有时能把疫苗运到那里,但是怎么把疫苗运输到各个需要的地方去,如何储存,如何提供医疗能力,让人们能够接种到疫苗,这些都是很大的课题,美中有各自的优势。


同时,抗病毒药物治疗,美国做得还不错,但是如果要让全球新冠疫情早日结束,不能只靠美国几家公司来生产抗病毒药物,还得把全球有生产能力的公司挖掘出来,给予技术支持。这些工作美中都可以开展合作,但不见得非要求美中两个国家政府合作,而是两个国家支持第三方组织来开展。比如盖茨基金会或者说中国的某家基金会。


最后,过去一直认为传染病防治应针对的传播介质是水和食物等,现在面临的挑战是,空气传播也会导致传染病大暴发,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控制、提高空气的卫生质量,现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将来这方面的国际合作也会有很多,美中两国的科研机构也可以开展很多相应的合作。


文 | 新京智库访谈员 肖隆平

编辑 | 张笑缘

校对 |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