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已经开始感受到日渐浓厚的冬奥氛围:无论是从街头巷尾增多的冬奥元素,还是冰雪健儿们紧锣密鼓的备战,大家在期待着冬奥的到来。为此,新京报评论部特别推出“关注北京冬奥会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即将开幕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都高校将有1.4万名师生作为赛会志愿者,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等提供保障服务。

 

按照冬奥组委的整体安排,这些高校志愿者已于1月23日进入驻地,为服务冬奥做好准备。首都高校也纷纷以多种形式为志愿者送行,鼓舞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世界盛会之中,并交上一份满分答卷。

 

“奥运会志愿者已经成为大众与奥运会双向互动的有效载体。”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不仅为这场相约北京的冰雪盛会增添了火热激情,让奥运赛事离大众更近一步,更将让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冬奥志愿者培训现场。图/新华社


比如,在为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保障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不仅可以通过相互交流,了解其所在国家、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也可以向其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形成交流互鉴。而这个过程也提升了志愿者自身的眼界,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无疑会有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现代奥运会对志愿者的依赖性也在日益增强。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已经成为衔接赛事各环节的关键支点,他们嵌入到各个“角落”,犹如一个个微型轴承,支撑起整个赛事的正常运转。也因此,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事实上,多年来,北京一直非常注重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的志愿者服务更有了跨越式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展示首都文明风貌的“金名片”。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112万,同时申请残奥会的志愿者人数达到90万,创下历届奥运会之最。而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截至2020年底,“志愿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0.6%,其中助残志愿者达13万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则高达115万人。这还是在疫情影响之下。由此可见,志愿者们参与、服务冬奥会的热情。


▲1月20日,北京大学举行冬奥志愿者出征仪式。图/新华社


2020年11月,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激励工作指导意见》,围绕“弘扬志愿精神”这一主线,注重志愿者自我驱动的内在因素,制订“三大激励、十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激励了志愿者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此次冬奥会志愿服务中。

 

毋庸置疑,做好冬奥志愿服务,是一项无比重要且艰巨的工作。但我们相信,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领下,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将凭借自身出众的能力与人格魅力,以最佳的状态、最好的形象,全力以赴地为北京冬奥会做好志愿服务,向世界讲好今天的中国故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在“为北京奥运志愿者喝彩”活动上,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阿齐姆·施泰纳就指出,把为奥运会服务的志愿精神转化成为公众福利服务的志愿精神将是北京奥运会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

 

而今,14年时间过去,大学生志愿者们将再次通过为北京冬奥会服务,接续并丰富、发展着这份志愿精神,在擦亮首都志愿服务“金名片”的同时,也必将继续服务于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公共福利与未来发展。



特约评论员 | 亓拾遗(媒体人)

编辑 | 李潇潇 迟道华 

校对 |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