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满19岁的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面对青春无敌的力量,人们不由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


而在北京冬奥会上,也有一位堪称伟大的“前浪”。2月6日的女子3000米速滑,德国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这次比赛中,荷兰选手获得第一,并且打破了佩希施泰因保持了20年的奥运会纪录。这是传统完美的“交接”,现场观众为荷兰选手送上掌声,而给克劳迪娅的掌声则更为热烈,哪怕她排在倒数第一。

 

这是因为,到这个月的22日,出生于1972年的佩希施泰因就年满50岁了。这是她第8次参加冬奥会,她每滑出一步,都是在创造历史。

 

这让人想起去年东京奥运会上46岁的“体操妈妈”丘索维金娜。被中国网友亲切称为“丘妈”的丘索维金娜,也是参加了8届奥运会。现在,佩希施泰因和“丘妈”一样,成为了奥运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奥运会比赛的竞争,当然青睐“更快更高更强”,有时候也会青睐“更年轻”。年轻选手不但拥有现在,也拥有未来。而佩希施泰因这样的老将,则要克服“时间”这一世间最残酷的力量,站在同一个舞台,她们要付出更多。

 

佩希施泰因比其他老将还要艰难。她曾经夺得过5枚冬奥会金牌,一共获得的奖牌数是9枚,也是北京冬奥会之前这个项目奥运纪录的保持者,说她是这个项目的世界第一人并不为过。


▲2月5日,佩希施泰因在比赛中。图/新华社


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她再次回归。或许对佩希施泰因来说,证明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对她这样级别的运动员来说,在比赛中超越自己,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更加理解佩希施泰因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在最终抵达终点时,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是前无古人的成绩,也很有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


最终,她创造了历史,也在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作为一位运动员,她获得了真正的圆满。

 

冬奥会有严格的排名赛和资格赛,并不会因为她参加过前7届,就自动获得参赛资格。她能参加北京冬奥会,是付出巨大努力的结果,是和“晚辈们”同场竞技的结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人们会为年轻运动员的表现感到赞叹,毕竟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通过努力创造参加奥运会的“年长纪录”,同样值得赞叹。


这不仅是因为要取得同样的成就,一个即将50岁的老将要克服更多困难,更是因为这大大拓展了运动本身的边界。对人类来说,克服年龄带来的运动局限,本来就是最让人动容的事情。

 

佩希施泰因真正打动人的也是这种坚持和发自内心的热爱。在北京冬奥会之前,她虽然也笑言将冲击冠军,“赛道上一切都有可能”,但是她也一定知道,从成绩来看,自己已经没有优势。


因此,对她而言,来到这里就是胜利,享受比赛就是胜利。而在和“岁月”的较量中,她已经做到最好。


特约撰稿人 | 张丰(专栏作者)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