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下简称公安大学)的学生们作为执旗手,参与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执旗手之一、公安大学2019级学生宋坤烨告诉记者,能亲眼见证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并且亲身参与其中,“这是我人生中的闪光点”。

 

记者了解到,公安大学共有103名学生参与了闭幕式执旗手任务,其中92名学生正式上场,11名学生替补。


与开幕式相比,执旗手们在闭幕式中的动作多了。图/新京报摄影记者 陶冉


第一天训练后胳膊酸到抬不起来

 

举旗跑动、挥旗,闭幕式上,执旗手们的动作幅度不小,但依旧整齐。看起简单的动作要一直保持整齐划一并不简单,背后是成百上千次的训练。

 

“训练时并不仅仅是举着旗,还要做各种动作。”宋坤烨回忆,虽然导演组已经“手下留情”,第一天训练后,自己的右肩膀还是很酸胀,“第二天起床胳膊都抬不起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共有103人参与闭幕式执旗手任务,宋坤烨和潘力赫很开心能参与其中。图/新京报摄影记者 王飞


和宋坤烨不同,曾参与过国庆70周年阅兵的公安大学2019级学生潘力赫在适应训练上更得心应手。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作为致敬方阵的一员,潘力赫手擎红旗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人民的检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我举的旗跟这个差不多。”潘力赫把当年积累的经验用到这次任务中,“举旗的动作都差不多,执旗、端旗、擎旗这些动作我就比较容易做到位。”

 

在潘力赫看来,大型活动的参演经历也让自己更快地适应了略显枯燥的训练,“我能下意识地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再加强,也更关注一些细节,比如做各种动作的时候上半身要保持挺拔。”

 

“之前训练的时候还要站军姿,我记得最长的一次是三个半小时。”潘力赫表示,站军姿、每天练习走路,这些不仅磨练了意志,也让自己在步伐配合、步速控制方面做得很好。他也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了同伴们。


执旗手潘力赫此前也有大型活动的参演经历。图/新京报摄影记者 王飞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2008年的时候,家里还只有那种特别笨重的大电视。奥运会期间,无论是开幕式还是闭幕式,只要有空我都看。”宋坤烨从小就十分喜欢运动,也一直很关注各种体育项目。

 

除了执旗手,宋坤烨还承担了额外的任务。图/新京报摄影记者 王飞


得知有机会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表演时,宋坤烨赶紧报名。“我们宿舍6个人,4个都报了名。”宋坤烨本以为淘汰率不会很高,没想到初次筛选只有两人通过,他是其中之一。

 

“很激动,特别开心。”开心过后,宋坤烨也开始了训练的日子。

 

相比于其他执旗手,宋坤烨还承担了很多额外的任务:闭幕式执旗手学生负责人,帮助带队老师统计相关信息、传达指令。

 

“进出训练场地都要报备信息,我要负责统计所有人的信息。”宋坤烨说,有的人可能没及时看到,就需要再单独通知;所有表格收集之后还要再检查一遍,不规范的地方要重新填写,符合要求之后再给领队老师。

 

在宋坤烨看来,自己负责的事情虽然细碎、不值一提,也占用了自己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但能被挑选成为负责人还是很开心,“这是老师对我的信任,相信我能管理好。我觉得也很锻炼自己的能力。”

 

出于保密需求,潘力赫只告诉家人要做冬奥志愿者,所以不能回家过年,并没有透露更多信息。但在他的心底,也十分期待家人能在电视机前见证自己人生中很重要的时刻。

 

“国庆70周年参演那次也是要保密,也不能告诉家里人。他们知道后,就反复看视频回放,想要找到我。”潘力赫笑着说,这次估计家人也会拼命在视频回放的镜头前找自己,“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拍到我。”

 

虽然这个寒假没有家人陪伴,全部精力都花在训练上,潘力赫依然很开心,“能参与冬奥会是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都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子的身影。图/新京报摄影记者 陶冉

 

采写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