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案中,被害人父母强烈要求判被告人死刑,申诉多年,如何说服他们,让他们息诉罢访?


2月24日上午,在最高检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谈起自己主持的两场听证会,以亲身经历说明召开检察听证会的作用。

把案件处理的依据“亮出来”


“你选了这么一个案件,难度很大,已经给申诉人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做不下来。”在其中一场申诉案件听证会前,地方省级院检察长对此案能否做下来心里没底,建议他换一个案件。


“到了最高检了,没有退路了,我们努力做工作,能做多少做多少。”童建明没答应。


这是一起生意纠纷引发的杀人案。因为被告人没有被判处死刑,被害人的父母不服法院判决,多年来一直在申诉,强烈要求司法机关判处被告人死刑。他们认为:被告人是恶意的蓄谋杀人,不是临时起意的。


要听证,就要把案件处理的依据“亮出来”。童建明说,通过公开听证,把案件涉及的方方面面情况——有些是申诉人不掌握的情况——都摆在桌面,有针对性地对申诉人的疑问作出合理解释。

“整个听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释法说理的过程。”童建明说,听证员是中立的第三方。在这场公开听证中,有法学教授专家担任听证员,通过听取办案人和申诉人的意见,帮助分析案件证据应该如何采信,给当事人作出解释。


童建明主持的另一起公开听证案件,也是故意杀人案受害人父母强烈要求判被告人死刑。

这起案件的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判处死刑,但是申诉人提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已经年满18周岁,是成年人,这涉及证据采信问题。


被告人年龄,涉及几个年龄?有未成年的、有成年的,各方面证据都有,如何采信这些证据?依据什么标准?对杀人案件判处死刑,国家法律是什么标准?


听证过程中,法学专家听证员通过听取办案人和申诉人的意见,帮助分析这个案件证据应该如何采信,给当事人作出解释。


“他们给当事人解释,更容易让当事人听得进去。”童建明说,这两起案件听证的结果都是维持原审判决,不支持申诉人申诉。


群众广泛参与,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回顾自己主持的两场公开听证会,童建明指出,公开听证是很好的法治宣传教育课,也是对检察办案活动的反向审视,绝大多数申诉人都是通情达理的,“申诉人尽管都在用证据反驳你,你给他解释、听证员也解释,取得申诉人的理解,最后都表示要息诉罢访”。


2月24日,童建明在最高检举行的“深化司法民主建设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检察机关在办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坚持“应听证尽听证”,通过召开听证会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司法民主参与平台,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当面听取听证员、案件当事人和其他听证会参加人意见,把办案过程“晒出来”,案件处理依据“亮出来”,以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释法说理,把听证会做成“法治课”。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检2003年推出的一项改革举措,旨在引入外部监督程序,加强对检察机关反贪工作的监督。2018年,检察机关反贪工作转隶后,最高检决定,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扩展到整个检察办案活动。2019年,最高检修订人民检察院办案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规定,把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从过去仅仅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监督,扩展到对“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监督,并明确了10种监督方式。


202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累计对13.5万余件存在争议、有社会影响的案件组织召开听证会,实现“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覆盖,案件经听证后纠纷化解率达93%。


2020年以来,最高检领导就十余件重大疑难案件主持听证,31个省级院检察长先后就43件疑难复杂、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主持听证。地方三级检察院组织的听证会中,由检察长主持的占10.2%。


2020年10月,最高检张军检察长在福建主持一起民营企业家申诉案件公开听证,当场实现了息诉罢访,并帮助申诉人追回了10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日前,最高检张雪樵副检察长主持召开环境公益诉讼“南四湖专案”公开听证会,1070.6万人次在线观看网络直播办案,获得了网友的好评。


202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邀请听证员51.5万人次参加检察听证会。其中,人大代表9.4万人次、占18.4%,政协委员7.1万人次、占13.9%;人民监督员13.9万人次、占27.1%;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代表以及有关技术专家、法学教授等社会各界人士20.9万人次,占40.7%。


童建明说:“群众广泛参与,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厅长徐向春表示,2022年,最高检要全面推开简易听证,并探索对那些身体残疾、年老体弱和涉及邻里纠纷等案件,开展上门听证。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