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到2月28日,俄乌冲突已经进入第5天。警报在深夜拉响,爆炸声持续到天亮、在超市外排长队等待必需品……避难成了日常。对亲历者来说,这是一场煎熬和考验,他们在焦灼中等待着不知何时到来的和平。



乌克兰时间2月24日凌晨五点,身处首都基辅的张冬冬被炮弹爆炸的声音惊醒。“第一反应以为是地震。”据他回忆,每隔十分钟,新的爆炸声音又会传来。两次爆炸声以后,他看到小区前方的鲍里斯波尔机场冒起了浓烟,这时的乌克兰天还没亮,不远处燃起的火光在黑暗中十分醒目。


在张冬冬的记忆中,2月25日的爆炸声持续了一整天。这天最让他恐惧的一件事是,距离他所居住的小区500米的地方,一座居民楼遭到了袭击,炸弹留下四层楼高的创口。


张冬冬有两个选择:回家独自待着,或者去往防空洞。但他的口罩已经用光了,街上的药店也都已经关门了,而乌克兰当地人已经不戴口罩了,“别没被炮弹炸到,被新冠感染了”。他决定待在家里,时不时开播半小时,和网友聊聊天。


乔廷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平时经常会组织聚会,他曾经同时邀请到一百多位乌克兰朋友一起吃美食、听音乐。但2月24日以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选择了离开基辅,逃往郊区、西部城市或者波兰。


乌克兰时间2月28日早上8点,乔廷在解除宵禁时离开了基辅。他和朋友带上了同在避难的日本朋友,开车赶往匈牙利,他在那里联系了华侨朋友接应。出发前,乌克兰朋友帮他准备了水、食物和汽油。阅读全文>>>



当地时间2月28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波•格兰迪表示,俄乌局势导致目前已有超过50万名难民从乌克兰逃至邻国。


3月1日,联合国难民署新闻与媒体主管马修•索尔特马什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50万”这一数字是联合国难民署根据相关政府数据整理得出,联合国难民署评估,俄乌局势导致的难民人数仍在快速增加。


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截至目前,在超过50万乌克兰难民中,28.1万人进入波兰,8.45万人进入匈牙利,3.64万人进入摩尔多瓦,3.25万人进入罗马尼亚,3万人进入斯洛伐克,另外一些人分散在多个国家。


乌克兰冬季严寒,缺乏热的食物,且难民需要在边境漫长等待,这些因素导致难民的旅途非常艰辛,索尔特马什表示:“被迫流离失所的情况是复杂和痛苦的,难以言表。”阅读全文>>>




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幕,目前转换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各场馆、各领域工作准备就绪。同时,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工作即将启动,3月2日至3月4日,将有565名火炬手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火炬传递,分为火种采集、火种汇集和火炬传递三个部分。


那么,北京冬残奥会火种都在哪儿采集?如何传递?一图读懂↓↓↓



有冬奥会的火炬顺利传递和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经验在先,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相信一定能够保障安全,突出创新,实现精彩,为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氛围。


置于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的如期举行,以及接下来即将正式开幕的冬残奥会,也更让人对其之于人类和平、团结的象征意义寄予更高期待。


于新冠疫情威胁全球安全,世界秩序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国际背景下,无论是此前刚结束的冬奥会,还是即将开幕的冬残奥会,它们都承载了人类对“更团结”的殷殷追求和期望。


在世界饱受纷扰,战火再起的现实语境下,如期开展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如期举行冬残奥会,也自然被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赋予了更多期待。


它不仅仅是为世界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竞技比拼的舞台,也更是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团结的力量、和平的可贵。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届注定特殊的冬残奥会,包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传递的不只是奥林匹克精神,更是和平与希望。阅读全文>>>




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80976元,比上年增长8.0%。这意味着什么?



考虑到巨大的人口规模,无论是人均GDP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还是人均GNI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数据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且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持续进步,社会保障力度加强,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内外环境的变化、影响和约束之下,这些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仅仅是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下限标准,距人均GDP 3万美元以上的发达经济体门槛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交织在一起。


接下来,我国需要在发挥自身韧性优势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变,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持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真正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


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随着“低垂的果子”所剩不多,想要开启并长期获得新的人口红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提升。


可以相信,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本,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并做好分配体系和社会安全网建设,将有望破解我国在特定阶段遭遇“成长的烦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跳出“高收入门槛效应”,在持续充分挖掘经济潜能的同时,源源不断创造新的内生增长源泉。阅读全文>>>




2021年,一个名叫“包子”的德国青年,决定启动一项拍摄计划,他要走遍中国乡村,记录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生活。如今,这项计划执行了四个多月,贵州大山,就是他的第一个目的地。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对一切都很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包子说他喜欢分享,于是开通了短视频账号,用来分享在中国的日常经历和美食体验。皮蛋、螺蛳粉、麻辣面,包子说:“我体验了很多东西,后来慢慢发现,不只是吃的,我也很喜欢旅行,然后我就决定边走边体验。”


包子从美食体验,转而到有更广阔天地的人文体验。所以,他和在江苏连云港结识的朋友董洪静一起,踏上了乡村探索之旅。


湛蓝天空,大片麦田,人们走在乡野中,被缩小成一个黑点,大地空旷,远方的风能够轻易吹过发丝,为耳朵带来大自然的问候。这或许是中国的某些土地,与包子家乡相似的地方,他和朋友董洪静两人,带上行李,一路自驾到贵州深山。


在城市,是很少有机会抬头看月亮的,人被高楼和霓虹灯包围,连想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而在贵州的大山里,人们围坐一团,声音从山谷里飘向夜空,说给月亮听。包子说,在外漂泊,总有想念父母的时候,但是人在路上,家只好放回心底。“贵州的村民们对我就像亲人一样,这些亲人也是我在贵州的最大收获。”


如果硬要对包子所记录的中国乡村之美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他的答案,一定是村子里的人。他说:“好的风景哪里都有,各个国家的风景都不一样,但是人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淳朴好客,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却很快乐和满足。”阅读全文>>>




今年1月,汤加火山爆发引发公众关注,它对气候变化有多大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科研人员从类比历史上大型火山爆发的角度,估算了汤加火山爆发的气候影响。


据悉,火山喷发时会将大量的火山灰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气中,最终抵达平流层的火山灰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气溶胶。这些气溶胶可在平流层中停留1-2年,通过阻挡太阳辐射,产生“阳伞效应”,使地表冷却。


研究估算得出,汤加火山爆发后,次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仅下降0.004℃,这一幅度处于气候系统自然振荡的范畴之内。其中,澳大利亚和南美洲部分地区降温超过0.01℃,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温在0.01℃以内。


“我们的估算结果表明,目前汤加火山的爆发不足以对全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更不会影响全球变暖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左萌表示,“从历史上看,火山的爆发在时间上会有一定持续性,这次汤加火山的最终气候影响有多大,还需要密切监测其未来的活动态势。” 阅读全文>>>


编辑 李佳蓉 艾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