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向其他志愿者分享英语学习经验。受访者供图

 

2022年北京冬奥会到冬残奥会的转换期,在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来自廊坊师范学院的志愿者认真聆听老师分享英语学习经验,这位老师也同样身穿蓝色志愿者服装,他就是杨旭。

 

作为张家口赛区为数不多的残疾人志愿者之一,北京冬奥会以来,杨旭在这里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感受到的爱与帮助尤其令他难忘,“我们场馆有很多特别优秀的人。我每天和他们在一起,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金子一般的品质,他们温暖了我,也感动了我。”

 

北京冬奥会期间,杨旭主要负责固定点位上的通行控制。受访者供图


亲身体验场馆残疾人设施

 

今年44岁的杨旭是秦皇岛人,因为出生时接受手术,导致下肢神经受损。随着年龄增长,伤病逐渐加重,他不得不依靠轮椅出行。他也是今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唯一一位坐轮椅的志愿者。

 

冬奥会期间,杨旭主要负责固定点位上的通行控制,通过核验证件确保有通行权限的人员进入相应区域。考虑到场馆外国工作人员较多,本职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杨旭就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帮场馆录制了不少双语提示音频,在通行控制点位进行播放。

 

杨旭体验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残疾人观众有更好的观赛感受,杨旭亲身体验了场馆的无障碍设施。他和同事一起,花了几个小时,体验了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观众无障碍坐席。通过实地比较,记录下不同坐席区的观赛感受,并分享给团队成员,便于大家在服务轮椅观众时向他们提供更准确、贴心的信息。

 

对于杨旭来说,无论什么工作,都是自己分内的事。“我们场馆的所有志愿者都是这样,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把工作做到最好。其他岗位有需求,我都会随叫随到,反过来也是,如果我有困难,其他人也会帮我。”他说。

 

经常被身边的志愿者感动

 

北京冬奥会期间,杨旭和小伙伴们所在的驻地奥雪小镇离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有40多分钟车程,因为行动不便,他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搭乘统一大巴前往。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场馆赛事服务经理杨广辉主动承担了接送杨旭的任务。每天早上,杨广辉会准时出现在杨旭居住的楼下,到了晚上,再把他送回来。

 

冬奥会结束后,杨旭等人从奥雪小镇搬到了离场馆更近的南山里。为了方便照顾杨旭,转换期杨广辉主动向场馆提出申请,和杨旭成了室友,这让杨旭十分感动,“我特别感谢他,现在我们不但是工作上的战友,也是生活中的伙伴。”

 

杨旭表示,从1月24日到张家口赛区以来,感受到的暖心事还有很多:有志愿者主动帮杨旭带饭,用自己的帽子围巾给饭菜保温;还有志愿者把身上唯一的徽章送给他;每次走在路上,都有不少志愿者主动向杨旭招手,杨旭笑称,自己是整个赛区打招呼最多的人。

 

回忆起过去一个多月发生的点点滴滴,杨旭忍不住感慨:“大家让我感觉很温暖,我觉得我能完成这项工作,真的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因为自己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这个群体,“希望大家遇到其他残疾人时,也能主动和他们交流,其实不用担心会不会伤害到他们,只要在互相尊重的情况下,大家都是可以自然沟通的。”

 

杨旭表示,这次志愿者经历收获了很多。受访者供图


要把志愿者经历分享给学生

 

聊起这次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初心,杨旭表示,除了想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残疾人外,也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回馈社会和国家。

 

杨旭称,因为自己和妻子身体都不太好,所以两人更加珍惜生命,也更热爱生活,他们几乎每年都要抽时间外出旅行。在欣赏祖国美景时,他们也感受到国家对于无障碍环境的打造越来越好,“国家为我们残疾人群体做了很多,我们到有些景点都是免门票的,所以,我们一直想为国家做一点事,这次正好有这样一个契机,也是克服了好多困难,最后实现了愿望。”

 

在实现心愿的同时,这段珍贵的志愿者经历也增加了杨旭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因为身体的原因,之前他对冰雪运动了解不多,但成为志愿者以后,他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不断增加。杨旭说:“其实冰雪运动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包括很多残障人士都可以参与其中,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去尝试一下。”

 

眼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杨旭和志愿者小伙伴们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他已经做好了打算,等回到秦皇岛,回到课堂上,要把所见所想所得分享给学生,“我经常会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次我在冬奥会、冬残奥会上收获的这些开心、感动,我也想回去跟他们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新京报记者 赵雪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