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5日开幕,这是本届人大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日前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他此次参会带来的建议。


姚劲波在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促进服务业更高质量就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姚劲波建议,要提升家政行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数字化社区生活服务体系。他提出,通过社区里的实体网点实现线上一站式下单、线下一刻钟触达、服务一小时上门,让居民“看得见、用得放心”。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受访者供图


谈家政行业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化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建设


新京报:为什么今年要在家政行业的改造上提出建议?


姚劲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家政行业一头服务千家万户,一头连接近百万中小微企业和超过3000万从业人员,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拉动消费的重要抓手,也是吸纳就业、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国家出台“家政36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家政行业提质扩容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经营数字化水平不高、服务体验不佳和服务网点运营困难等痛点、难点问题依然存在,供需两端均存在巨大提升潜力。


新京报:你建议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家政行业提质扩容增效?


姚劲波:我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提升家政行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二是推进家政行业标准化发展。三是构建数字化社区生活服务体系。


家政行业在线化率不足10%,线下派单、手工记账、电话联系的经营模式较为普遍,远落后于生活服务业平均水平。对此,我建议,进一步加大产业数字化力度,支持互联网企业加大系统研发、软硬件升级力度。支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营销推广、服务指引、下单支付、上门履约等环节效率。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管理和服务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针对家政服务种类多、标准化程度低等特点,继续将标准化作为健康规范发展的重要抓手。支持协会和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的行业标准。通过财政奖补政策,扶持一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通过举办行业博览会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好品牌、好服务的宣传力度,树立优秀典型,让好的服务、好的品牌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发展环境。


新京报:你刚刚说到构建数字化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具体应该在哪些方面构建这样的体系?


姚劲波:社区是居民生活最重要的场景。由于服务需求种类多,客单价和频次低,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我建议,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调配服务供给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社区里的实体网点实现线上一站式下单、线下一刻钟触达、服务一小时上门,让居民“看得见、用得放心”。


同时,我建议探索政府提供场地支持,企业投入服务资源、市场化运营的方式,解决微利且具有较强民生属性的服务普遍面临的可持续经营问题。同时,还可与其他民生属性服务结合,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资源的集约使用效率。


谈服务业人才培养

“以终为始”建立系统化人才培养通路


新京报:58同城将服务业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这些年你也对服务业状况有很清楚的了解吧?


姚劲波:服务业是我国目前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提出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需要,充分释放服务业就业容量大的优势。


58同城数据显示,近年生活服务业相关职位种类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与五年前相比,生活服务业相关职位种类的数量增长25.54%。其中,物流快递服务、住宿餐饮服务及居民零售和互联网销售服务位居2020年生活服务业招聘及求职需求前三,占比近70%,充分发挥了就业稳定器的作用。但由于当前服务业的技能培训方面,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够匹配,技能培训水平和标准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流动大,导致在服务业领域“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现象并存普遍存在。


新京报:对于促进服务业的更高质量就业,你这次带来了哪些建议?


姚劲波:为进一步缓解我国服务业领域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我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建立更加完善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系,由企业承担更多人才培养的责任。二是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三是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覆盖范围。


新京报:可否具体说一说,如何让企业承担更多人才培养的责任?


姚劲波:在办学体制上,我建议,强化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的模式,深化企业参与,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专业与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新京报:如何改革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标准?


姚劲波:我建议,“以终为始”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通路,在服务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紧扣服务业优化升级主旋律,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双向发展。


改革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让企业、行业组织、职业院校、市场和社会等广泛参与,将用人单位及各方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作为最终指标。结合服务业特点,制定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办法,鼓励企业与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对于等级认定工作采取动态管理,接受人力社保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提质扩面。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覆盖范围。要结合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鼓励“互联网+职教”的新型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以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建设,打破劳动者参加培训的户籍和地域限制,降低企业申领培训补贴的门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过程中,专业的技能人才必将成为重要的支撑要素。通过专业的职业教育带动广大服务业从业者就业创业,为经济建设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将是职业教育今后面临的更高使命。——姚劲波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