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在进行核酸检测。新京报资料图


日前,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以下简称《指南》)。第三版《指南》更加强调在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基础上,精准划定检测范围,将第二版《指南》中的“全员”修改为“区域”,区域大小由疫情防控需要决定,指导各地对划定的区域完成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要最大程度实现精准防控,离不开对核酸检测范围的精准划定。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疫情反复,奥密克戎变异株又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隐匿性更强等特点,这些都对核酸筛查的精准性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及时修订《指南》,就是依据防疫现实而作出的务实调整。


相较前两版,最新《指南》将“全员检测”修改为“区域检测”,虽然看似只有一词之隔,但却大有深意。一方面,这与当下的精准防控要求更为匹配。因为动辄全员检测,实际上就让防疫的精准度打了折扣;另一方面,此轮疫情波及范围广,确诊人数较多,如国家卫健委所指出的,核酸检测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不动辄搞大水漫灌和一刀切操作,也是确保更有效利用宝贵的核酸检测资源,减少对社会正常医疗秩序的影响。


同时,抗原检测试剂投入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疫对全员核酸检测的依赖程度。如《指南》就指出,各地可结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关要求,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增加抗原检测作为区域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


此外,从“全员”到“区域”的表述转变,也向社会释放出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减少大众对于疫情防控的过度紧张感。这样的细节变化,算是对社会一种必要的“减压”,有助于民众以更平常的心态看待防疫,也有利于凝聚社会的抗疫信心与合力。


当然,要指出的是,《指南》名称从“全员检测”到“区域检测”的表述之变,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全员检测。因为具体采取何种规模的核酸检测,归根结底应由疫情防控需要决定,这取决于实事求是地科学研判。也就是说,“区域可能小到一个楼栋,也可能大到全市范围”,具体要由地方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研究确定,并动态调整。


除了要求精准划定核酸检测范围,这次《指南》也进一步明确了核酸检测的完成时限要求。如疫情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需要时,可通过区域内协同支援予以保障;必要时,可申请全国支援。


这种更高的时限要求,主要是基于当前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强且传播隐匿性更强的特点所提出的,因为只有提升检测效率,方能最大程度提高“早发现”的能力。所以,核酸检测不仅范围要精准,速度也要快,两者实际是相辅相成的。


说到底,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完善病例分类收治措施,到此次《指南》要求精准划定检测范围,提高检测效率,背后都有一条越来越明晰的防疫主线,那就是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让防疫政策更温和也更可持续。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