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机构宾果运动日前宣布获得2000万元A轮融资,这是2021年3月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后,该机构完成的新一轮融资。据不完全统计,在2021年完成的80起体育项目融资中,体育培训获得融资的有10起,体育培训正受到资本的青睐。尤其是“双减”政策释放的信号,使得体育培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潜力
政策激励,从业者加快入局

近年来,在政策和资本的利好下,体育培训行业一直处于向上发展的趋势。加上体育培训行业能够快速回流资金、入行门槛相对较低,被认为是最具上升空间的细分市场。

国家体育总局在2021年12月发布的《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显示,体育教育与培训的总产出为2023亿元,与2015年的247.6亿元相比,增长显著。

不少从业者纷纷进入体育培训领域,一定程度上源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不断释放利好消息。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至今,各部门出台的青少儿体育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有14条。其中,2021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则为体育培训市场添了“一把火”。

数据显示,“双减”政策发布后,全国体育培训相关的企业注册数量增加了25563家。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双减”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体育培训行业继续保持普遍上升的发展态势。培训机构启明星创始人靳星透露,“双减”政策发布后,便有资本上门洽谈合作、融资事宜。通过媒体报道也可以看到,有不少从业者迅速找场地、增加经营规模、增设新的培训点,甚至原先从事学科培训的企业也已转向艺术、体育等非学科培训。

对于“双减”政策给体育培训机构带来的变化,也有从业者持“谨慎”态度。宾果运动CEO饶星星表示,“双减”政策在短期内可能对客流有一定的促进,只是周末上课的孩子多了而已,从整体层面来看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活跃的资本、不断进入的创业者,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和观念的转变,再加上“双减”政策的落地来看,体育培训市场规模在未来一段时期无疑会不断“扩容”。

落地
“双减”推动,机构获新增业务

去年1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及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发布,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由每天1小时增至校内外各1小时。北京市教委提出,要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当天没有体育课的,要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安排参加体育锻炼。

按照教育部对于体育课的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双减”政策发布后,不少学校增加了学校体育课。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学生成长中心主任刘洪川介绍:“现在学校每天(每班)都开设了一节体育课,保证学生在校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

为确保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政策也鼓励学校,要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不少体育培训从业者透露,“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很少有学校会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如今,不少学校主动与校外机构对接进行合作,跳跳糖国际俱乐部创始人、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的培训机构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确实增加了不少,现在有很多学校会主动找过来,希望能够开展体育培训的合作。”据莫慧兰介绍,目前与他们机构合作的幼儿园已经有4所、中小学有7所,与“双减”之前相比,合作的学校数量增加了三分之一。据介绍,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每天安排超过20名教师为全校所有班级进行1个小时的体育内容培训。莫慧兰的培训机构则承担了该校每天体操和啦啦操两个项目的培训。

昌平区某小学体育老师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双减”政策出台前,体育老师在课后基本没有体育服务的内容,现在他们每周要承担3-4次的课后服务。因为增加了体育服务的时间,有些学校则通过外聘兼职教师或与培训机构合作。莫慧兰透露,他们也为其他几所学校提供了这方面的服务。

教育部今年年初的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的课外服务。在不少体育培训机构从业者看来,学校与培训机构合作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如果能成为常态化的话,培训机构将增加稳定的业务,能够实现比较好的营收。

监管
“门槛提高,市场发展更规范

体育培训市场迎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伴随着行业乱象的发生。这其中,因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而“跑路”、培训机构没有资质或选择没资质的教练、打着“洋外教”旗号宣传等问题屡见不鲜。

面对教练员供不应求、入行门槛低、企业盲目扩张等现象,行业监管部门针对师资的准入门槛设立规则,对机构进行相应的规则和培训、考核等监管成为必然。

2021年10月和12月,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两项政策文件。其中,《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从场地设施、课程、从业人员、内部管理和安全等方面对体育培训机构进行了明确要求。在场地设施方面,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体育运动学校开展课外体育培训,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课程要求方面,原则上每班次培训的学员人数不超过35人,超过10名学员的培训应至少配有2名执教人员;同时,还对教练员应具备的职业证书、培训时长等进行了要求……

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后,体育培训市场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高。市场早已入局的培训机构也正在经历大浪淘沙,有不少盲目进入或不符合要求的培训机构被拒之门外。更有不少规模不大、寄希望赚“快钱”的机构随着成本的增加而难以生存。饶星星认为,随着监管更加明确,对体育培训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市场发展更加规范。

现状
疫情影响,机构谋求新模式

从长远发展看,体育培训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从眼前来看,体育培训市场正受到一定的考验。其中,疫情就是最明显的影响因素。

篮球培训机构YBDL创始人张晋之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因为疫情,他们的培训机构收入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0%。莫慧兰也表示,自己的培训机构也因为疫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收成为体育培训机构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

不少培训机构开始通过线上课程和上门服务的模式,缓解因疫情而导致线下课程暂停带来的压力。据张晋之透露,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带来的营收已超过了100万元。莫慧也透露,考虑到啦啦操与篮球、足球项目的不同,线上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这也让他们在选择是否开展线上培训业务更加谨慎。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清明、五一等小长假,她们在考虑将课堂搬到户外。

尽管疫情给体育培训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在莫慧兰看来,随着北京冬奥会及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在中国举办,很多家长对体育的认知和热情明显提升,“现在身边的很多家长都会问,孩子练什么体育项目比较好,希望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项目。这样的变化对体育培训机构来说是好消息,这意味着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

无论是政策释放的利好,还是家庭消费观念的转变,体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培训产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迎来好的发展机会,而嗅觉敏锐的资本对体育培训机构的青睐便是最好的证明。

新京报记者 王继松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