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气象保障服务团队是一支“能够摸清‘老天爷’脾气”的队伍。为了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保障工作,多年来,气象部门加强科技攻关,不断提升观测、预报、服务等能力,编制出了一张稠密的气象监测站网,为赛区天气提供精准预判。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气象中心作为突出贡献集体受到表彰。冬奥延庆赛区高山滑雪场馆预报员荆浩说,冬奥保障获得如此肯定,气象人们5个冬季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在气象探测盲区建成历届冬奥赛事最稠密监测站网

 

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均在户外进行,天气条件对赛事运行、公平竞赛均有重要影响。北京冬奥会是第一次在大陆性冬季风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寒冷、大风、干燥、降水少、温度变化大等气候特点对北京冬奥会的气象服务保障提出了严峻考验。

 

据北京市气象局介绍,为达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项赛事的需求,气象部门在观测、预报、人才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以科技冬奥项目为支撑,我国首次构建了“分钟级、百米级”快速更新预报产品体系。目前,“冬奥会气象条件预测保障关键技术”项目已纳入世界气象组织高影响天气预报示范项目,可为国际高影响天气高精度预报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中国经验。

 

北京冬奥会的气象保障工作要求很高。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院长陈明轩介绍,空间百米级网格的预报,预报时效至少达到10天,这是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特殊难题。“从大气科学可预报性的角度来说,空间越精细、预报时段越长,预报难度越大,更何况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除了要预报常规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外,还得提供冬奥关注的阵性大风、能见度、降水相态、雪面温度等特殊气象要素的监测和预报,所以难度就更大。可以说,高标准、高要求的气象保障服务挑战了现代气象预报的‘天花板’。”陈明轩说。

 

精准预报需要气象数据做支撑。“气象部门从2013年就开始建设自动气象站,为成功申办冬奥会提供了准确的气象数据。为了实现分钟级、百米级的精准预报,需要在‘十里不同天’的海坨山上建立‘三维、秒级、多要素’的气象综合监测系统。”延庆区气象服务组副组长张曼介绍,延庆赛区高山滑雪赛场所在的海坨山地区,申奥之前为气象探测盲区,现在这里已经建设了17套自动气象站、4套便携自动气象站的地面监测系统,还在赛区建设了S波段天气雷达、激光测风雷达的垂直监测系统等,建成了目前冬奥会历届赛事中最为稠密的监测站网。

 

“要想有连续、准确和可靠的观测数据,就必须保障观测设备能够始终稳定运行。所以越是刮风下雪,我们就越要守护好观测站。”张曼说。


精准的天气预报为竞赛日程调整提供重要支持

 

时少英是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也是冬奥北京气象中心延庆区气象服务组副组长。为冬奥做气象服务和日常的气象预报有什么不同?她表示,日常的天气中可能80%是好天气,20%是高影响天气,也就是说80%的时间是可以稍微松口气的;但在冬奥赛时预报中,气象工作者们要始终保持高度紧张,随时随地分析天气。

 

天气和赛程安排紧密相关。赛事一项接着一项,可调整的余地很小,所以要精确把握住最佳的天气窗口期。时少英回忆,2月19日延庆赛区出现大风天气,不适宜高山滑雪混合团体决赛进行,但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不能比,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冬奥会可能会成为历史上唯一一届在闭幕前没有完赛的冬奥会,所以当时压力特别大。”

 

时少英说,研判的紧张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冬奥气象服务团队连夜会商研讨,“我们预测2月20日上午有一段时间风力较小,适合开展比赛,而且时间越早风越平稳,后续风力是缓慢增强的”。

 

荆浩那时和时少英一起,也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负责现场预报,他回忆道,“赛前仲裁在听取现场预报员的天气结论后,上赛道检验,然后再次来到气象办公室,不断验证和确认我们的预报结论。‘你确定吗?有多少把握?’每场比赛前都会遇到这样的‘拷问’。”

 

2月20日早上6点,仲裁上山检查赛道情况,觉得确实如同预报那样,风速小,在赛道体验感很好。“7点多,仲裁第二次检查赛道,体验感还是不错,再次来问我们对之后风速的研判,我们也再次给了他肯定的答复,所以最后决定9点比赛准时开始。”时少英说。

 

正如预报所显示的,比赛过程中风速缓慢增加,但并未对运动员造成很大影响。时少英记得,大概11点,比赛结束后的颁奖时刻,风明显变大,风卷起冰凉的雪粒漫天飞舞。“我们在这样特别紧张的间隙,抓住了风速相对较弱的窗口期,使得这场赛事完成,也让这次冬奥会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冬奥组委主运行中心(MOC)竞赛指挥前方工作组预报员吴宏议说,前方工作组领导多次表示预报窗口期抓得好,“国际奥委会体育部副部长伊琳娜与气象保障人员面对面沟通时,称赞天气预报很准,表示精准的天气预报为调整竞赛日程提供了重要支持,也是竞赛日程调整首先考虑和遵循的关键。”

 

冬奥保障广受赞誉,“气象人的努力没有白费”

 

高山滑雪赛事主裁判马库斯·瓦尔德纳对此次北京冬奥会的气象服务赞不绝口,他不断称赞时少英:“预报非常专业,非常棒,我们叫那位女士‘天气女孩’。我们以为风会大的时候,她说风会小,果然就小了,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在古杨树场馆群,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主任戎均文说:“对于2月13日的降雪过程,你们气象预报得很准,水平很高,能够摸清‘老天爷’的脾气,我们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准确服务。”

 

在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群,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前主管乔·菲茨拉尔德称赞张家口赛区的气象服务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气象服务”。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气象中心作为突出贡献集体受到表彰。冬奥开闭幕式预报服务保障团队队长翟亮表示,这种荣誉感是令人振奋的,也是对气象工作的认可。“从冬奥申办到多年筹备,再到两个月的实战,首都气象人倾尽全力。通过冬奥保障,我们也收获很多,从气象科技手段到预报技术方法,从重大活动保障能力到人才建设和培养,从党员先锋奉献到恪尽职守、平凡奋进,这一切的成果都在冬奥气象保障下茁壮成长,也必将在后冬奥时代给首都气象工作带来更大发展,更好地服务北京。”


“当我在最后一次的领队会上介绍完天气报告时,教练和领队们给予了我热烈的掌声,说明我们的气象工作是被认可和支持的。”回忆起冬奥气象保障工作,荆浩仍然非常感动。他说,冬奥保障获得如此肯定,气象人们5个冬季的努力就没有白费。“5年的辛苦,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同时培养了我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使我在压力之下面对复杂天气,仍能保持清醒头脑,果断和自信地去服务,并将更加自信地在今后工作中迎接新的挑战。”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