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磷复肥的副产物,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一直以来被业内探索已久,但进展缓慢。此前,磷石膏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堆存和做建材,但这两种方式都无法彻底解决难题:堆存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且占用大量场地,不可持续;做建材则囿于磷石膏品质和成本缺陷,下游推广难度大。目前,中国尚有高达5亿吨的磷石膏存量,与此同时,每年还在新增5000万吨。


近些年,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政策快速收紧。作为磷石膏处理主战场的四川、贵州等多个省份已经出台“以渣定产”的倒逼政策,即企业能消化多少磷石膏,才被允许生产相应产量的磷酸和磷复肥。同时,长江“三磷”整治行动,也在给处于湖北、安徽的磷复肥企业处理磷石膏敲响警钟。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了双碳目标和时间表,破解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难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投资40亿元的金正大贵州基地,建厂之初,便相继建设了两套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和硅钙钾镁肥装置,但随着磷酸产能增大,单靠这些装置,无法及时消化磷石膏。鉴于行业尚无成熟的技术,从2013年起,金正大开始探索新的磷石膏产业化利用技术,历经6年,中途反复波折,到2019年终于取得成功。


要想把磷石膏用好,首先要把品质做好,只有高品质的磷石膏,才能为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打开通道。遵循这一思路,金正大进行了大胆改造,探索成功独创的α—石膏法磷酸工艺。这一工艺最大的亮点在于:一是不改变现有主流工艺,不增加任何生产成本;二是实现磷石膏性能质的飞跃,含水量由40%-45%下降到20%-25%,总磷含量由>0.8%下降到<0.2%,而且改变了磷石膏晶体结构,为制造高强度石膏建材铺平道路。据专家测算,按照磷肥行业年产5000万吨磷石膏计,该技术每年可减少700万吨碳排放。


金正大独创的磷石膏资源利用技术,在破解磷石膏“围城”困境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既能为下游建材市场提供价廉质优的原料,又能为上游磷肥企业解决燃眉之急,由此将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拓展到了无水二型填料等更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