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18时,酒仙桥街道5个社区解除管控。新京报记者从一解除管控的小区了解到,在该小区管控期间,新石器无人车联合物美超市进行无人配送服务,成为部分社区居民购买物资的途径之一。对于管控小区来说,“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的物资运输压力较大,无接触配送方式可以降低志愿者的工作强度,也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物美超市酒仙桥店总经理顾明勇告诉新京报记者,管控期间,物美向一辆无人车供应A、B、C三种生鲜套餐,其中A套餐每天在该小区销售30份左右,物美一天需要给无人车供货7-8次,无人车与传统外卖相结合,有效保障了该小区的物资供应。



“移动无人超市”进社区


新石器无人车公共事业部总经理张卫玲介绍,车上的智能货箱具备自动制冷、制热和臭氧杀菌的功能,可通过设置为0-5摄氏度进行恒温冷藏,也可以加热到最高70摄氏度,有臭氧定期杀菌,从而保障居民获得健康、新鲜的餐品。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小区保安人员会对进出的无人车进行车身消毒,其车内也装有杀菌系统。


新京报记者体验发现,无人车上附带购物二维码和商品说明,消费者购买流程为扫码、选取商品、支付、取货。从扫码下单到取货,全程消费时长不超过1分钟。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认为,无人车进入物流配送、零售领域是必然趋势,防疫需求加速了无人车的应用。


实际上,北京是无人车在商业落地方面的前沿城市,此前已有多家餐企、零售企业通过无人车实现了无人移动服务。张卫玲说,无人车在不同应用场景,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比如在亦庄、望京的社区,无人车的主要消费群体为40岁-70岁的女性。在商务园区,主要消费群体为年轻的上班族。同时,因为无人车有加热功能,能为消费者提供早、中、晚三餐的餐食。”


商超、餐企加速布局无人车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12月,北京市交通委等制定发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并发布消息称,初期在亦庄、北安河一带设置固定路段和时间,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今年两会期间,加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成为提案和建议的高频词,多位代表委员从政策法规、道路测试、场景应用等方面提交了相关议案提案。


在发展利好的环境下,北京有多家商超餐饮企业都较早地实现了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除了物美、京客隆等商超与无人车合作“移动无人超市”外,肯德基、必胜客等多家餐饮企业也与无人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据新石器北京运营部负责人余桐介绍,有餐饮品牌在早餐期间每辆车的GMV(商品交易总额)最高超过2000元,高于该品牌的门店早餐收入,目前该类型无人车数量仍在持续增加。张卫玲透露,未来公司还将大力布局无人车辆,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商业领域。


消费者对通过无人车购物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酒仙桥街道社区居民王女士对新京报记者说,自己曾多次在无人车消费,“考虑到防疫,的确会优先考虑无接触购物,另外无人车购买过程也比较方便,只要车内的商品价格合适,会考虑购买。”也有消费者认为无人车整体面积较小,可容纳的商品有限,目前来看商品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希望未来能增加品类。


人员成本、量产化问题待解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人驾驶车辆在上路测试的同时必须配备安全员,随时准备在紧急情况下接管车辆。据新京报记者了解,考虑到交通安全等问题,在北京亦庄,目前一辆无人配送车会跟随安全员进行监督协调。一位安全员介绍称,虽然无人车能够自行判断路段稳定驾驶,但考虑到在人流较大的路口,无人车的选择较保守,因此配安全员跟随。


新京报记者浏览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招聘软件发现,目前人才市场对于无人车安全员的需求旺盛。在北京地区有包括百度、亦庄人力资源等近10家企业发布无人车安全员招聘启事,工作职责除了日常检查、清洁车辆之外,还包括保护自动车安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负责配送中问题的记录、配合工程师进行定位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人车若要实现商业化,需有一定的规模,一车一员的配置显然增加了无人车运营成本。


新京报记者同时了解到,2021年10月15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正式开放无人化测试场景。这意味着,部分无人车在技术允许的前提下,将尝试逐渐脱离安全员,让车辆自己上路。


文志宏认为,到目前为止,无人车并未实现真正的量产且机器自身的成本不低。随着技术的提升,无人车可以减少对人力的依赖、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未来,随着量产化,将实现在商业领域的更广泛应用,而无人车的整体成本也将随之下降。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视频制作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