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该节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在中国,作为一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的生动展现,2020年3月,一场罕见的野生亚洲象远距离迁徙活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在大象迁徙的路线上,当地政府和民众纷纷作为志愿者,不仅不干扰象群迁徙,还以各种方式帮助象群,为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榜样。 


就在2021年8月,历经17个月,云南北迁的象群中15头大象终于跨越元江,平安到家,大象北迁的故事也被改编成音乐短剧《万象回春》被搬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该剧取材于木偶剧《大象来了》,剧中15头“大象”在舞台上生动、有趣地还原了那次备受世人关注的“旅行”。《大象来了》首演前,让我们先了解这15头“大象”和操控他们的演员。


《大象来了》排练剧照。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15头大象26位演员


木偶剧《大象来了》中的“大象”由11头两人操控的大象与4 头一人操控的小象组 成。15头“大象”,最大的两米五高,两米八长,两米六宽。当这些“大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舞台上时,归功于二十六位操纵“大象”的操控演员,在不借助任何数字化设备的协助下,全凭彼此相互间的默契度,他们让“大象”完成奔跑、扬鼻、单腿跪、卧睡、亲昵等一系列动作,赋予“大象”生命。 


《大象来了》不仅还原了象妈妈用树枝为睡着了的象宝宝驱赶蚊虫的细节,还展现了“短鼻家族”仰鼻向无人机致敬、猛子少年脱离象群偷喝酒醉酒、象宝宝出生后面临勇 敢迈向人生第一步的艰难等系列生动有趣的舞台画面。给观众营造出宛如置身云南西 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成为众多保护“短鼻象家族”北迁途中一员的体验。


《大象来了》还原了象妈妈用树枝为睡着了的象宝宝驱赶蚊虫的细节。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重60斤但能行动便利


为方便操作,每一头大象无论从体积到材质上,均经过了专家与演员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与研究,为了减轻最初100斤的重量,大象木偶模型的制作材料摒弃了最初钢架结构传统的做法,最终由橡胶、钢体换成了绒布和泡沫板,保证了操控演员在负重60斤的情况下,依然在舞台上可以行动便利。 


演员需要多人帮忙才能穿上象偶。


排练期,除日积月累的训练之外,演员会根据一些影音资料观察大象,从而初步对大象的生活习性、动作特点、日常状态等进行全面了解。操控大象的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演员张姝告诉新京报记者,她们日常会通过一些动作模仿再进入到深度的创作。与真人表演的时候只需要呈现人物角色不同,通过象偶来表现作品的时候,演员需做到无限的夸大。


图解:如何操控象偶?


长图设计/新京报倪萍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