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今天(4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共同开展“航天点亮梦想——‘中国航天日’主题教育活动”。“未来科学节之火星嘉年华”活动同步启动,观众可以观看“祝融号”火星车1:1模型并体验“火星漫步”。

 

小朋友们在体验各种火星服。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看点1

体验“火星漫步”,轻松完成单手俯卧撑

 

“未来科学节之火星嘉年华”包括“未来火星基地”“火星新手村”“火星竞技场”“火星农场”四大板块。

 

观众可以在一层“未来火星基地”看到按照1:2000比例尺绘制的太阳系最高山——位于火星的奥林匹斯山,按照1:30000比例展示的太阳系中最大峡谷——位于火星的水手峡谷。记者看到,这个区域还展示了“祝融号”“勇气号”“索杰纳”火星车1:1模型。

 

在二层“火星新手村”,观众可以体验“火星漫步”大型互动装置,感受失重行走;穿着“企鹅服”,了解航天员的特殊装备;观看因米尔散射而产生的蓝色火星日落;还可以动手制作创意航天服、搭建火星车、拼装火箭模型。

 

观众在体验VR太空行走。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科技辅导员孙伟强告诉新京报记者,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38%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地球上有100斤,在火星上则只有38斤左右。但是人的力量没有改变,所以可能会不太适应火星环境”。他说,“火星漫步”大型互动装置通过重力分解的方式,模拟火星的重力。有趣的是,由于重力减少,体验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轻松做到“单手俯卧撑”,甚至体验用两只手指做俯卧撑。

 

看点2

观众可在“火星农场”培育土豆

 

位于三层的“火星竞技场”将展开激烈的竞赛,小朋友们可以操作智能火星车完成任务,还可以借助中国科技馆丰富的展品资源,进行展厅探秘活动。

 

“火星农场”位于展厅四层的玻璃房中,雾培和水培设备正在培育土豆。孙伟强说,人类未来如果长期在太空生存,则需要解决吃的问题,在“火星农场”,科技志愿者将为观众讲解植物、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太空可能用到的植物栽培技术等。观众可以在这里种下属于自己的种子,后续还能通过云直播持续观察生长情况。


“未来科学节之火星嘉年华”活动将持续举办至2022年5月15日。

 

一小朋友在“未来火星基地”留影。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看点3

航天科技志愿者讲特色科普课

 

据了解,这次航天队伍将联手中国科技馆科普团队,为我国广大青少年们打开近距离接触、学习航天知识,并与航天专家交流研讨的“科学之窗”。


嘉宾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科技工作者王磊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作为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志愿者社团的一员,一方面要做好航天知识的传播,一方面也要宣传好中国的航天精神。因为科技馆的展品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为此,志愿者们会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相关展品进行科普讲解。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会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科普课程。

 

“比如,今天王鹏飞老师在现场分享的《航天里的元宇宙》。我们会将当下比较火的概念引入到航天领域,再来讲解其中应用到的知识点,这样显得更为有趣。“王磊说,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于2018年成立“光启社”航天志愿者社团,目前共计有30余名志愿者。此前,志愿者们与北京市各中小学开展过合作,开设了一系列科普课,讲述航天知识。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张建林

编辑 陈静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