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哪位志愿者能帮带份羊肉卷。”


“顺路的话帮我在稻香村买根蒜肠。


“去超市能帮我带两盒酸奶吗?”


......


时间倒回到12天前。5月5日,北京市成寿寺附近的中海城社区被封控,很多居民家中余粮不多,尤其米、面、蔬菜、鸡蛋需求量很大,买菜成为一大难题。得知这个情况后,北京链家中海城店先后建起了4个微信服务群,担起了社区“团菜”的责任。


“统一分拣+装袋打包+配送到户”闭环服务


“团菜”服务起初源于一个微信小群内的需求。疫情暴发前,北京链家中海城店自建了一个“社区服务群”,以方便居民在门店临时存放物品。小区封控后,门店想着为居民们做点事,商圈经理周建营就在群里发了条“免费跑腿买菜”的通知。


得知这些“绿马甲”可以跑腿送菜,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微信群也由最初的1个30人的小群扩充到现在的4个四五百人的大群。每天,大伙争相将需求发到群里,订单也从最初的每天20多单,增加到后来四五百单。


随着订单量激增,20多位志愿者进行“一对一”跑腿显然不太现实。周建营便主动联系了“多多买菜”平台,以方便居民集中采购物资。这样,大伙每天晚上在平台下单,第二天一早,平台会将物品集中送到门店,再由店里的志愿者们分拣配送,就这样打通了送菜的最后100米。



“青椒和尖椒是有区别的,就连豆角都分好几种......要是不仔细看菜品上的标签,很可能会弄错。”北京链家志愿者李建仁告诉记者。分拣菜品是个细致活儿,居民们购买的物品有多有少、品牌各异,刚开始一些年轻志愿者分不清菜品,送错门户、菜品对应不上时有发生。


经过几天的分拣配送服务,中海城店已经形成了一套“统一分拣+装袋打包+配送到户”的成熟“团菜”流程。早晨8点,居民“团购”的物品到店后,志愿者先在店前三四十平方米的空间分类铺开,紧接着两人搭档,一人对单子、一人分拣,随后交由另一位志愿者装袋,再次核对一遍订单物品后,骑电动车进行派送。每次配送完菜品,志愿者们会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发送通知,请居民们及时取走。


一天下来,每位志愿者要完成50-80个单子,派送工作马不停蹄,从中海城二区配送回来,紧接着四区还有两张单子,期间有顺道的物品也一块带过去。每天中海城和周边社区近2000位居民的口粮和物资随时等待补给,志愿者们几乎一人承担三四个人的活儿。



菜轻情义重,服务暖人心


“链家组织的‘团菜’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中海城小区实施封控时,家住圣朝菲7号楼的王女士毫无准备。起初还能通过外卖平台订购一些菜品,但后来很多外卖平台无法进行配货,让她着实为了难。


5月7日,王女士被邻居拉进小区的一个买菜团购群,发现这是链家中海城店自发组织的团购群。王女士通过团购群,终于买到了肉类、蔬菜等必需物资,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有了保障。


 “送菜真是一件辛苦事,天天风吹日晒,遇到不好的天气也要照常跑,我们在小区里等着就好了,可志愿者们要在外面从早到晚的奔波。” 王女士很理解志愿者的辛劳,为了让他们少奔波,她基本一次会买够三四天的菜量。


分拣与送菜的过程,持续时间长,过程也很繁琐,但是来自居民的理解和感谢,让志愿者们心里挺温暖。“有时候送菜量大,小区居民看到后也会帮着在后边一起推配送车,这些天感觉大家的关系近了很多。”链家志愿者张晓林说。



对志愿者来说,第一次做这件事也充满挑战。每天配送量很大,有时候难免出现失误。据周建营回忆,一次,有位居民的单子被风刮飞了,晚上9点打来电话,才知道他买的菜没有配送。志愿者们赶紧给把他要的菜分拣好给送过去了。让周建营欣慰的是,居民没有抱怨,还很理解,一再跟他们说辛苦了。


目前,链家中海城店的志愿者们每天要服务中海城和附近小区近2000位居民,每天配送订单超1000份。“虽然辛苦,但是能帮助这么多居民解决买菜送菜问题,我们的价值感也在增加。”谈起这些天的志愿服务,周建营表示,大家在一起做同一件事的时候,是非常有力量的,他们会一直服务到小区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