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管控了20多天的小区解封,人们涌向居委会,解弹窗、办出入证,在社区工作的高雪乔变得更忙了。

 

只是,和管控之初的手忙脚乱相比,如今的忙碌显得有序和轻松了许多。最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回家了,尽管他家就在这个刚刚解封的社区中,但他已经快一个月没回去了。离家最近的一次,是到楼门口,拿父母放在那里的换洗衣服。

 

朝阳区松榆西里社工高雪乔。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外出支援管控区,自家社区却管控了

 

4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升级为管控区。

 

得到消息时,高雪乔和另一名同事一起,正作为支援人员在附近的潘家园东里社区封控楼服务,这是他们外出支援的第四天。

 

匆匆赶回松榆西里,大规模的核酸筛查已经开始。主持筛查的,是街道来的支援干部,社区居委会没有外出支援的人,几乎全部被隔离在家里了。

 

千头万绪的工作,等待着归来的两人,弹窗的居民等待解决的办法、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需要送餐、封在社区中老人需要开药,还有似乎永远也不会停的电话铃声……

 

几个老党员主动找到了社区,高雪乔又临时找了两个志愿者,就手忙脚乱地开始了管控区的服务工作。

 

管控之后,第一件大事是核酸筛查,社区中设了九个检测点,每一个检测点的样本都是高雪乔收集,然后送到指定地点,再去送检。走一圈需要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半天就要走三圈。

 

高雪乔(左)在社区里的核酸检测点帮忙。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大量的工作,穿插在收集和送检核酸样本的路上,在管控区各个点位安置保安、招募志愿者、安排志愿者工作,给检测点运送物资……

 

管控期间,松榆西里被分为4个更小的区域,按照原本的社区工作人员设置,每个区域应该有3个人左右。但那一天,只有他们两个在忙碌。

 

高雪乔已经不记得那天晚上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只记得到很晚。而且,那一天,回到自家社区的他,仍旧没能回家,而是被安置在附近的酒店里。

 

高雪乔入户为居民送物资。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管控区的工作,在一个个圈中

 

每天早晨六点,高雪乔就开始了早晨的第一件工作,接医护人员到采样点,同时准备核酸采样的物资,并且送到九个采样点,还要帮助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布置好采样点。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一到七点,采样要准时开始。

 

整个上午,高雪乔的工作,都在一个个周而复始的圈里,送物资、解决突发情况、收集样本、送检,然后开始第二个圈。

 

“全副武装”的高雪乔在小区里奔走忙碌。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圆圈里的工作偶尔也会被打破,比如某个点位有情况,高雪乔就要中断正常的流程,或者居委会里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也会回到办公室。最难处置的是紧急情况,比如有人急病发作,必须外出就医,剧烈的紧张会降临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外出的程序,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漫长,稍微晚一点儿,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好在,服务的队伍一直在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到防疫服务的队伍中,志愿者、其他社区支援人员、街道工作人员、下沉干部……最多的时候,在管控区中服务的人有六七十个,而作为本社区仅剩的社区工作者,高雪乔无疑是最合适的协调人之一。

 

下午一点左右,一天的核酸采样基本结束,高雪乔还有最后一圈要走,他要带着流动采样车,在社区里转一圈,查漏补缺。有人睡过头了,有人在居家工作,对于没来得及做核酸检测的居民来说,这是一天中最后的机会。

 

流动车走得不快,给那些楼上居家的居民们,准备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不至于错过检测。

 

离家最近的一次,是去楼门口拿衣服

 

时间一点点推移,管控区的措施越来越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

 

5月初,社区中原本零碎的空间被再一次切割开来,楼与楼之间搭了隔离板,三五栋楼就是一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都要安排保安、准备消杀物资、设置收快递的货架。

 

细分的区域,带来了更加细碎却同样重要的工作,消杀的喷壶要几个,货架上要不要准备一个记号笔,给那些标签模糊的快递重新写上地址,减少居民在楼门口翻找的时间。

 

最繁重的是入户核酸,名单上只写了地址,还有小区楼栋的分布、单元的朝向等。只有他们这些社区工作者最熟悉楼层情况,最开始的时候,每一家都需要他们带着医护人员去找。

 

“最多的时候,一天为100多家做入户核酸,还不能耽误其他的事情。”高雪乔说,那两天,他们最晚做到夜里1点多。

 

高雪乔的家,就在松榆西里,两年前,他刚刚考入社区,在家门口工作。但管控之后,却不能回近在咫尺的家。作为社区工作者,每天都在采样点、封控楼工作,甚至每天都在收集和送检核酸样本,回家显然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

 

转送和收集核算样本,是高雪乔几乎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高雪乔最近一次从家里出来,还是4月22日,去附近小区支援,回来后也没能回家,一直住在安置工作人员的酒店里。

 

出门的时候,高雪乔没想到会回不去,没带任何生活用品、换洗衣物等。一直到回到小区很多天后,他才第一次走到自家楼下,父母把换洗的衣服放在楼门口,高雪乔自己去取,那是他离家最近的一次。更多的时候,他只能隔着围栏,看看家里的灯光。

 

小区细化管控之后,高雪乔的家,也同样在更小的隔离区域中,隔离板隔开了内外,“大白”保安日夜值守,只有物资和快递可以进入。

 

小区终于解封了,大家都松了口气

 

5月17日,高雪乔离开家的第二十五天,松榆西里解封。

 

解封后的社区,并没有真正地放松下来,对社区工作人员来说,要做的事情反而更多了。每一个居民,都要开出入证,健康宝弹窗没解开的,也都要一一解开。

 

大量管控前没回到社区的居民,也开始回家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核酸记录都要查验。好在流程早已经捋顺,社区里服务的人也更多了。

 

九个核酸采样点仍然保留着,每一个点上,除了医护人员,至少有一位支援的干部和三到六个志愿者,还有为居民集中买药的志愿者、解除居家后回归的社区工作者们,他们让繁重的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高雪乔为社区里的居民送药。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解封以后,工作其实没怎么少,但心情不一样了。”高雪乔说,告别了管控期间的紧张和焦虑,不论是社区工作者,还是社区居民,心情都变得舒缓了很多。更重要的是,许多原本难以处置的紧急情况,终于可以正常解决了。

 

唯一还让他们紧张的,是周边尚未解封的风险区。社区老人较多,出门购物时,如果不注意可能会靠近那些区域,还有复工上班的人,坐地铁、公交,也可能经过风险区域,造成健康宝弹窗,甚至有把疫情重新带回来的风险。因此,对每个办出入证的人,他们都要仔细叮嘱,让他们谨慎出行。

 

5月18日晚,高雪乔回到了家里,离家二十六天后,再一次在自己的床上睡了一觉,“出门的时候没感觉,回来后才发现,还是家里睡得安稳。”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