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2021年,我国共有47个创新药,再创历史新高,临床急需境外新药上市持续加快,优先审评效率大幅提高。6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21年药品审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1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审评通过受理注册申请11658件,同比增长13.79%。
 
创新药注册申请大幅增长
 
《报告》显示,2021年受理创新药注册申请(包括临床试验及上市申请)1886件,涉及998个品种,同比增长76.10%。以药品类型统计,创新中药54件(51个品种),总比增长134.78%;创新化学药1166件(508个品种),同比增长55.05%;创新生物制品666件(439个品种),同比增长125%。
 
临床试验申请方面,从2017年至2021年的这5年时间,创新生物制品的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量逐年递增,2017年仅有74件,到2021年增长到643件。上市申请受理量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仅有2件,2021年提升为23件。
 
创新化学药的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量也呈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17年、2018年分别只有378件、372件,2019年增至552件,2020年虽然遭遇新冠疫情,但受理量也达到了721件,2021年更是猛增至1134件。上市申请受理量波动不大,5年里分别为21件、36件、21件、31件及32件。
 
创新中药的临床试验申请2017年及2018年每年均有31件,但2019年及2020年是低谷,分别只有15件、17件,2021年增长至44件。不过,在上市申请受理量上,2017年为0件,2021年达到了10件。
 
从审结的注册申请情况来看,2021年1744件创新药注册申请审结,涉及943个品种,同比增长67.85%。在审结的注册申请中,共有47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创新中药11个,创新化药24个、创新生物制品12个。按境内外生产地划分,47个创新药中,有45个均在境内,仅2个为境外生产。
 
对比近五年来的创新药上市注册申请获批情况,2021年合计达69件(涉及47个创新药),实现了大幅度增长,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分别为3件、17件、20件、30件。
 
创新生物制品更青睐肿瘤领域
 
近几年来,药企对于生物制品的研发热情高涨。2021年,CDE共审结1920件需技术审评的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其中,预防用生物制品234件,治疗用生物制品1676件,体外诊断试剂10件。以注册申请类别统计,临床试验申请共830件,同比增长47.16%,生物制品上市申请181件,同比增长98.90%,补充申请860件,境外生产药品再注册申请49件。
 
从适应症来看,肿瘤领域依然是企业布局最多的领域。在获批的生物制品临床试验中,抗肿瘤药物最多,达到449件,远超过排在第二位的预防性疫苗(44件)及第三位的皮肤及五官科药物(41件)。在建议批准的生物制品上市申请中,抗肿瘤适应症依然排在第一位,有60件,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药物(26件)、内分泌系统药物(23件)等。
 
临床急需境外新药注册申请100%审结
 
2021年,CDE持续优化审评流程、严格审评时限管理、加快审评速度、强化项目督导,全年整体按时限审结率98.93%。其中,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的按时限审结率达到100%。在81个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品种中,截至2021年底,已有54个品种提出注册申请,51个获批上市。
 
境外生产药品再注册的按时限审结率同样达到了100%。其次为直接审批、临床模式许可、补充申请,均超过了99%。
 
变动幅度最大的是新药上市申请(NDA),2020年NDA按时限审结率仅为55.5%,2021年提高至93.68%。除此之外,优先审评审批的按时限审结率从2020年的72.87%提升至9.15%,ANDA(仿制药的简略新药申请)的从76.77%提升至95.68%,一致性评价的从89.01%提升至98.8%,均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取得历史性突破。
 
542件注册审请未被批准
 
《报告》显示,2021年,经技术审评后,审评结论为不批准/建议不批准的药品注册申请542件,其中,359件属于因申请人未能在规定时限内补充资料的情形,占全年不批准/建议不批准总量的66.3%,包括中药9件、化学药349件、生物制品1件。183件注册申请主要存在申报资料无法证明申请注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或质量可控性等缺陷问题,包括中药14件、化学药126件、生物制品43件。
 
药品注册申请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研发立题、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合规性及其他方面。与往年相比,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申请人未按在临床试验申请前沟通交流时监管方提出的补充资料要求提交研究资料,导致审评过程中发现临床试验研究内容缺项。根据规定,申请人在药物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期间不得补充新的技术资料,致使审评不通过。
 
对此,CDE建议,企业应充分重视药物开发立题依据,立足于临床需求,尤其应重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问题,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避免群体化、低水平、重复性创新;利用好沟通交流机制,并充分遵循沟通交流达成的共识;加强创新药物开发的前期基础研究,对某些新机制、新靶点宜做充分的成药性评估,开展尽可能多的概念验证研究,以降低后续开发风险,避免造成研究资源浪费;创新药商业开发策略应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重视成药性证据链的完整性,尽量减少非科学因素对开发进程的干扰。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