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在长江流域,油菜田往往会比麦田更早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声,随着一列列油菜被卷入机械,脱粒后的黑棕色油菜籽便从另一头源源不断涌出机舱。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每年夏收,来自长江流域的冬油菜,承担着我国每年超85%的菜籽油产量,也是我国近一半国产食用植物油的来源。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曾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为调动地方务农种油料作物的积极性,中央财政也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油菜生产。对于油料的期待不会被辜负——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预计夏收油菜籽面积,有望自2015年以来再次突破1亿亩,主产区单产也有望创历史新高。于种植者而言,在国家政策和良好天气的加持下,油菜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而在专家学者的眼中,油菜对于我国油料的贡献,还有着太多潜力,也能够看到可以企及的未来。

4月,贵州遵义,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39”长势正好。受访者供图

顺利
主产区天气总体较好

我国全年油菜的种植面积贯穿南北,横跨东西。冬油菜到了春天,开出黄色的花,这是中国农村最常见的花朵之一,它们连成一片,就能构建连天铺地的烂漫。油菜花小,可每年春天长江流域近亿亩的油菜花海,也能为大半个中国勾勒描绘出足够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省通衢的湖北,在地理上是长江流域的中点,也是我国油菜产区的中心之一。荆门市沙洋县是湖北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这个夏天,沙洋县有超过70万亩油菜成熟。

起初,当地的油菜种植大户也曾为天气担心过。周士军是沙洋县沈集镇一家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今年种植的油菜面积零零总总算在一起有两三千亩地。他记得因为去年冬季干旱,前期着实为地里的油菜产量捏了把汗,好在后期天气条件总体不错,到了油菜现蕾抽薹期,一切又都在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王新发也告诉记者,相较于去年油菜遭遇太多的阴雨寡照,今年这一季冬油菜的生长季节算得上是一切平顺。尽管年前稍有干旱,花期也经历了低温寒潮的小波折,可总的来说,今年的油菜并未经历真正的“大风大浪”。

2022年对于油菜来说,是被官方认定的好年景。据农业农村部消息,自去年秋播以来,主产区大部分天气条件总体较好,油菜播期适宜,播种质量高、基础好,长势也好于上年。经专家田间调查,夏收油菜籽亩株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四因素”呈四增态势,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收获
分段进行产值翻倍

高产为丰收打下了好底子,在实际收获的过程中,减损是提高效益的关键。于种植大户们而言,这里讲究的是耐心和时机。

在湖北沙洋,周士军的两千余亩油菜地在五月上旬就开始陆陆续续收割了。“我们这里是油菜主产区,一亩几分地的小农户比较少,很多都是做订单农业的,也更方便机械收割的方式。”

3月,湖北油菜主产区,油菜花开的正盛。王新发供图

为降低收割时的损失率,2022年沙洋县开始推广分段收割的方式,即先将油菜割倒放置,待通过晾晒使油菜籽全部成熟后,再利用收割机捡拾脱粒。“一亩地如果是传统机械收割,一次性收获的损失率将近约有30%,而分段收获的损失率会降到10%以内。”周士军种的是高油酸油菜,相对于普通油菜来说它的油酸含量要高出一成。“今年收购价的峰值是每斤3.96元,价格优势比较大,我们的效益也更好一点。”

距离不到沙洋县500公里,在安徽安庆市宿松县,油菜开镰的时间还要更早。5月7日起,油菜大户宋树旺的400余亩油菜已经率先收割,比当地往年收割的时间还要提前,“我们用的是机械收割的方式,先割倒,再脱粒。”宋树旺是在当地农业部门指导下完成的一系列操作,他说油菜籽的颗粒小,传统收割方式的机损率较高,分段收割看起来似乎要收获两遍,感觉麻烦一些,但实际上对于种植者来说,种植油菜的效益会大大提升。

为什么分段收割会提升油菜籽的产出?王新发介绍,单株油菜从绽放第一朵花到最后一朵花要经历20多天,这也意味着油菜籽在后期收割时的成熟度是不同的。“但如果将收割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割倒后不急于收获,油菜角果皮能够持续光合作用,使油菜籽继续后熟,不仅会提高亩产的产值,而且菜籽油的品质也能得到提升。”

丰产
来自空前的专注与投入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5月底,全国夏收油菜籽收获过九成,丰收基本到手。对于关注我国油料市场的人来说,抛开不可控的天气因素,油料丰收的结果几乎是能够遇见的。

去年9月底,农业农村部曾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油料生产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开发南方冬闲田,多措并举扩大冬油菜种植。做大做强油菜产业。在王新发的记忆中,这是自己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农业农村部首次在秋播会议上特别提到了油菜生产。

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产油大县奖励、耕地轮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30多亿元专项支持油菜生产,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政策的支持和红利是空前的,国家花了大力气来扩种油菜。”王新发能够感觉到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资金还是精力,国家对于油菜的投入史无前例。

这份“大力气”对于普通种植户而言,传递的方式更加直接。在安徽合肥肥东县桥头集镇,种植户汪明今年将油菜的面积整整翻了一倍多,“去年种了200亩,今年直接种到了450亩,其中包括78亩的冬闲田。”汪明说,选择种油菜,是因为相对小麦等其他农作物来说,油菜更好管理,所需要的时间投入和肥力投入都不用太多,而选择扩种油菜,则是为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单单是冬闲田,国家每亩地补贴150元,一季度算下来,仅冬闲田单是补贴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加上今年收购价格高,每亩地收益比以往都要高些。”

真金白银的收入,是种植者选择油菜的最大驱动力。“如果油菜只增产不增收,会非常打击种植者的积极性。”王新发说,也正是因为当下政策的引领和投入,为国内的油菜种植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有利条件。

潜力
最佳的品种和产区

据农情调度显示,今年预计夏收油菜籽面积有望自2015年以来再次突破1亿亩。

而事实上,“1亿亩”一直是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一道大关卡。不只是夏收油菜,2015年后,随着我国油菜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中央补贴减少,我国全年油菜播种面积在此后的五年间再没突破过1亿亩。直到2019年开始,随着国家轮作休耕项目等若干政策,油菜的种植面积才又开始恢复性上涨。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油菜籽作为国内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源,菜籽油产量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40%以上。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油菜最集中的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5%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扩种油料,油菜是潜力最大的品种,长江流域是潜力最大的产区。

王新发介绍,单株油菜从绽放第一朵花到最后一朵花要经历20多天,这也意味着油菜籽在后期收割时的成熟度有所不同。王新发 摄

为什么这么说?王新发说,这得益于油菜自身的几个优势。“一方面在于,与大豆同为油料作物,但油菜不与粮争地。”王新发提到,在长江流域,油菜主要种植在本就不适合种植小麦的冬闲田之上,这意味着对于种植者来说,在秋播时种小麦或是种油菜,并不会成为一道选择题。“另一方面,油菜是最抗盐碱的作物,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盐碱地扩种油菜的潜力同样巨大。”

早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曾指出,据测算,长江流域尚有1亿亩以上的冬闲田,其中有6400万亩以上可种植油菜。而同时,我国目前还有1.53亿亩左右的盐碱荒地,中国农科院曾历经5年探索“利用耐盐碱油菜修复与改良盐碱地综合技术”,这也意味着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拥有着进一步扩张的机会。

未来
油菜值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很多人不知道,我国油料种植的面积和产值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油菜也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在我国国产食用油的市场份额中,菜籽油的占有率超过四成。可即便我国是油菜种植生产的大国,在近年来也需要依靠进口来弥补市场的空缺——现阶段,我国食用油超过六成以上来自进口。

在专家学者的眼里,对于我国食用油的供给,油菜依然是值得托付的对象。因为油菜产业本身,并不存在关键性的难题,“油菜不与粮争地,它的适应性很强,甚至对下一季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都能起到增产的效果。最关键的是,我国油菜可以实现100%的自主育种,不存在卡脖子的难关,甚至在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品种出现。”

王新发特别提到,在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王汉中院士团队培育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经过现场测产,每亩单产达到419.95公斤,刷新了我国冬油菜单产纪录。

目前,我国油菜大面积生产种植密度偏低,全国油菜平均单产为每亩138.5公斤,即便单产较高的油菜田,单产也仅能达到200公斤上下。新的油菜品种亩产超400公斤,这也代表着下一阶段,我国能够兑现产油潜力。

“无论是面积还是亩产,作为油料作物,油菜的潜力和未来,都是可以预见也是值得期待的。”王新发说。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