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汛期我国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近日,华南地区出现持续强降水天气,多地降水量破历史极值,并引发了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介绍,我国当前已进入主汛期(6月至8月),预计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


“受‘拉尼娜事件’影响,预计今年汛期我国北方多雨,台风北上可能性较大。”袁媛特别提到,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对强降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承载力弱、应对经验不足,应重视起来,做好防范城市内涝等工作。


南方多地降水量破纪录,下周仍有降雨且致灾风险高


近日,华南地区出现持续强降水天气。6月1日至6日,湖南出现入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据评估,达到区域性暴雨过程“特强”级别。


据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介绍,此次降水过程中湖南共92县1077站降雨超过100毫米,34县240站超过200毫米,11县44站超过300毫米。其中,泸溪、辰溪、桃源等7个县市区过程降雨量达到极端降水标准。6月1日8时至2日8时,怀化麻阳部分乡镇最高降雨量达到263.5毫米,为麻阳有气象记录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降雨。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伍志方介绍,6月5日以来,广东强降水已经持续5天。8日白天到9日早晨,粤西、珠江三角洲南部沿海和粤东市县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其中茂名还出现了局部特大暴雨,茂名信宜市大成镇录得全省最大雨量326.4毫米。据统计,本轮强降水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多8.8成。由于出现连续强降水,广东土壤含水量大,地质灾害风险高,滑坡、泥石流、塌方等灾害极易发生。


6月9日,广东肇庆高要,区域积水严重。图/IC photo


据新华社消息,受近日强降雨影响,广西北流发生泥石流灾害,致7人死亡,1人失联。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5月1日至6月8日,广西平均降水量410.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4成,为1979年来同期最多。广西龙胜国家级气象观测站6月4日(6月3日20时至6月4日20时)降水量为166.9毫米,打破当地建站以来最大日降水量历史纪录。


下周南方降雨仍不停。据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12日至14日,长江以南地区自北向南将出现强降雨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致灾风险高的特点,强度超过6月3日至6日的降雨过程,且降雨落区与前期高度重叠。预计6月12日夜间至13日,强降雨区主要位于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西北部等地,14日,强降雨区南移至广东、广西、福建南部等地。


受强降雨影响,6月12日至14日,湖南西南部、江西东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广东西北部、广西东北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山洪的气象风险较高,其中江西东部、福建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局地气象风险高;江西东北部、福建西部、广西北部等局地发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较高。


另外,15日至17日,广西大部、广东、福建等地还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天气。


主雨带即将北移,需防范城市内涝等


从全国范围来看,过去十天(5月30日至6月8日)南方降雨偏多。袁媛表示,6月下旬起,主雨带将会逐渐北移。在今年主汛期(6月至8月),主要多雨区将在我国北方。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暴雨过程较多,可能出现较重汛情。北方多雨区包括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华东北部和中部、华中北部和中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南方多雨区主要位于华南南部、西南地区南部、西藏南部,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每年汛期,我国主要多雨区的位置都不一样,预计今年汛期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主要是考虑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袁媛介绍,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冷持续5个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海洋温度持续偏低,对大气会造成很明显的影响,这是我们考虑今年汛期主要多雨区在北方的最主要原因。”袁媛说。


她提到,南方经常下雨,防御措施相对较好,北方对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承载力和预防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北方地区应该特别注意在7-8月做好中小河流防汛和城市内涝防范工作。具体来看,6月需特别防范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7-8月重点防范黄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此外,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南部降水偏多,要特别注意强降水引发的次生灾害。袁媛还提醒,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局地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为频繁,需采取措施降低对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的影响


盛夏台风北上登陆可能性大,影响华南东部沿海等地


今年“拉尼娜事件”持续,并且可能在秋冬季发展加强。除了北方多雨,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异常的影响还包括台风活动和高温热浪。


台风在海洋上生成,受到海温影响是最直接的。预计今年汛期,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个数偏少、但容易登陆。“在拉尼娜海温背景下,台风生成位置比较偏西、偏北,靠近我国东南沿海,在环流的引导下,容易登陆我国,盛夏也容易北上。”袁媛介绍。


预计今年夏季,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风个数为7-10个,较常年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4-5个,接近常年,台风总体强度偏弱,活动路径以西北方向为主,盛夏发生北上登陆台风的可能性大。

 

去年7月25日,台风“烟花”在浙江舟山登陆后一路北上,先后影响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10省(市),在陆上滞留95个小时。根据2021年度《中国气候公报》,去年台风共造成644万人次受灾,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为152.6亿元。


袁媛提醒,近几年台风北上频率较高,所以今年也特别强调要防范北上台风带来的影响。今年台风影响可能偏重,尤其7-8月发生北上台风的可能性大,主要影响我国华南东部沿海、华东和北方部分地区,要防御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此外,汛期的高温天气也是需要防范的气象灾害。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华东、华中、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袁媛介绍,在盛夏时节,当雨带北移到我国华北黄淮一带之后,南方会受到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持续控制,将出现较长时间的高温伏旱,江南、华南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高温热浪。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服务提示,在汛期应注意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防暑降温,要应对长时间高温天气可能导致的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