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题研讨暨中央金融单位定点帮扶县恳谈会”上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三农”话题,金融在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个方面大有可为。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这些离不开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多、中小农户数量占比高、人均耕地面积少的现实条件,客观上大部分地区不可能实现欧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尚福林认为,在培育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依然需要金融资源投入,进而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乡村振兴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发展。尚福林表示,当前,农村总体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金融服务乡村建设有很大的潜力。因此金融机构要继续完善基础金融服务,并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


就如何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能力,尚福林建议,首先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立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一方面要推动大型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多作用,另一方面要督促地方中小银行坚守定位,回归本源。


“要坚持创新驱动,提供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尚福林表示,如继续探索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推广银政、银担、银保合作模式,提升信贷产品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匹配性,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顺应新形势下数字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的发展趋势,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此外,他认为,金融机构还应发挥协同作用,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业是个比较脆弱的行业,容易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确定因素影响,涉农贷款一直相对其他贷款风险更高。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不仅需要金融机构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更要加强各方协同合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既要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策保障作用。


他进一步表示,在发挥市场机制方面,应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健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和考核评估手段,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业务模式。而在发挥政策保障方面,应加大农村金融顶层设计,盘活农村资源要素,特别是农村土地资源;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成本,释放农村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的积极性。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