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韩正: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


6.15全国第十个低碳日;


七部门印发方案,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度要有效提升;


十七部门印发文件,提出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2021年北京市万元GDP碳排放量全国最优


>>>权威声音


北京绿交所董事长王乃祥:正在搭建北京绿色项目库及企业碳账户;


绿金委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报告:金融机构需在公司治理等方面加速推进绿色化


>>>专题碳讨


设定目标、建立机制、强化学习、技术升级、科技引领、服务社会、文化普及、赋能未来——6月17日,4名嘉宾参与零碳研究院直播讨论,并给出“双碳”目标下,企业应对低碳发展的8条基本法则


>>>低碳样本


引进京外绿电,开发清洁能源——北京十年用能变革;


江西力推“零碳会议”,生态大省变身碳汇大户



【摘要】


一、政策速递


1.韩正: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韩正6月16日在主题为“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的国合会2022年年会上强调,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要着力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的作用,也发挥好政府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的作用;要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


解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底色,全面客观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至关重要。既涉及环保问题,也涉及高质量发展问题,将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监事会主席汪义达)


2.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


据新华社报道,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6月20日开幕,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国务委员王勇指出,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加快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解读:2020年1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即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战略任务。这需协调若干关系,包括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关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等。(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方世南)


3.6.15全国第十个低碳日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双碳’活动,共建美丽家园”。十年来,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节能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据统计,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15年下降18.7%,较2005年下降48.4%,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据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3.8%,为完成“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的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解读: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若能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我们生活的家园将越来越美丽宜人。(人民日报等)


4.七部门印发方案,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度要有效提升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6月17日消息,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许多要求,包括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等。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等。


解读:应深刻认识减污降碳一体谋划的重要意义,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推进的任务体系,着力打造减污降碳一体实施的行动模式。例如在打造减污降碳一体实施的行动模式方面,要开展多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包括探索打造“双近零”排放标杆企业等。(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5.十七部门印发文件,提出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据中国气象局6月15日公告,近日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等要求。


解读:与2013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相比,本次《适应战略2035》具有四个特征: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维度、多层面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和部门协调。(生态环境部)


6.2022世界5G大会特设5G与碳达峰碳中和论坛


据“2022·哈尔滨世界5G大会”官网6月15日公告,2022年世界5G大会将于8月10日-12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启幕。今年大会特设5G与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以“5G与双碳撞出双赢火花”为主题,为5G等信息技术赋能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并为ICT产业链与绿色能源等产业对接创造更多机会。


解读:5G技术与能源融合主要体现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电网通信、智慧电网四个方面。5G和能源互联网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如何借助其能量,需要有前瞻的思维、创新的胆略和科学的态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科技日报)


7.2021年北京市万元GDP碳排放量全国最优


6月15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办“我与低碳交通”线上访谈活动。据悉,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实施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也在持续下降。2021年全市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解读:“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向质变提升的关键阶段。结合“双碳”工作要求,未来要充分发挥首都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能源利用,推动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同时在市场机制、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北京市气候变化管理中心副主任贾秋苗)


8.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常态化机制正式建立


6月2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工作会议。会上,三地联合签署了《“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2022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拓宽协同领域、延伸协同深度,齐心协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解读:几年来,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危险废物跨区域协同处置等重点领域,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大幅改善。2021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京津冀19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0.4%,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河北广播电视台等)


二、权威声音


1.北京绿交所董事长王乃祥:正在搭建北京绿色项目库及企业碳账户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近期对话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


亮点:


1)“碳达峰碳中和”会提供经济增长新动能,拉动新的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矛盾。


2)减碳过程中,碳交易是业界公认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2013年开市,目前北京碳市场已形成了以北京市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为基础,涵盖林业碳汇、绿色出行减排量等多种产品的市场交易体系,成交价为全国所有试点碳市场中最高,积极助力北京降碳。


3)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积极搭建北京绿色项目库及企业碳账户,为本市所有企业及项目建立碳账户,进行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


启发:


1)结合碳减排目标,企业可以碳资产管理为切入点,通过绿色信贷等金融手段将资产价值最大化,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


2)推动转型有四方面瓶颈急需突破,包括建立帮助各类金融机构批量、精准对接绿色项目的机制,防止主体和项目的漂绿、洗绿行为等。


3)不同机构推出的碳账户在应用场景和底层算法等方面可能都存在差异,能否打通需要统一标准。


2.绿金委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报告:金融机构需在公司治理等方面加速推进绿色化


6月22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合新京报贝壳财经发布报告,分析脱碳转型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碳中和之路上金融业的机遇、金融业如何防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并对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亮点:


1)我国的经济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更有可能在脱碳转型中获得长期增长收益。


2)投资于低碳行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将显著多于因退出高碳行业而损失的岗位,从而提振总需求、GDP和就业。


3)金融机构将在碳中和相关的金融服务中发现极为重要的业务成长机遇,同时也要注意,在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风险可能成为重大的金融风险来源。


启发:


1)碳中和目标给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需要在公司治理、政策目标、投资决策机制、风险管控等方面加速推进绿色化。


2)政府和监管部门也需要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一是要求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3060路线图,二是从标准、披露、激励和产品四个维度系统性地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3)近几年我国机构投资者积极尝试绿色和可持续投资理念,但目前仍然存在缺乏明确监管指引、系统化绿色投研体系和能力等问题。面对未来更大的市场需求,深化ESG投资理念与实践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专题碳讨


目前,一些企业已规划好自身的碳中和路线图,相对从容地开始构建碳排放管理框架或业务体系。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哪些准备?企业碳减排如何为全国发展赋能?6月17日,零碳研究院邀请4位业内人士,“碳讨”企业低碳发展如何赋能未来。


嘉宾: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常务理事邵诗洋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安全与科技环保部部长金生祥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低碳管理中心主任杜斌


主题:


企业低碳化探索赋能未来


观点:


1)成立企业内部“碳智库”,要么是绿色发展委员会,要么是碳管理公司,从低碳目标、工作机制、内部管理、专业学习入手,从整体架构上分层次应对低碳发展;


2)压碳与增效并举:节能降耗减碳——生产工艺、流程上极致压缩,实现低碳发展;余热供暖、回收——想方设法给剩余能源找到新用途,增加等额能源的产出效益;


3)科技引领,布局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US),想方设法推动技术的成熟,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启发:


1)无论自己所在的行业、地区有没有被纳入碳交易体系,企业,尤其是“双高”企业都必须逐步建立自己的碳资产管理、碳核算体系,积极研究如何参与碳市场;


2)碳配额(CEA)不光是被监管企业发展的指导、约束,更是企业实现节碳的有力支撑,让企业可以通过交易碳配额获利,因此要在挑战中抓住机遇;


3)碳排放管理不光是八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事,相关面很广——在不同的环境中,影响碳排放的主体是不一样的。比如,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主要是消费业和交通出行影响排放。因此,不要觉得自己距离减排很远;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碳排放也有不同的盘查维度。比如,一半的碳排放量间接来源于建筑业。因此,要减排,就需要从不同场景入手,从各行各业入手。


四、低碳样本


1.引进京外绿电,开发清洁能源——北京十年用能变革


简述:


从2013年开始,北京10年来不断进行用能改革——一方面挖掘内部潜力,对供热、供电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增加保京绿能的全国布局,发展风、光、污水源、地热等多种清洁能源。虽然当前每年北京市的温室气体排放7000万吨,2020年用电量比2015年增加近20%,但“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24%、26%。


看点:


1)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2000万人口的超大都市进行能源结构升级,基本实现去煤化;


2)在京外大量布局绿能的同时,挖掘京内资源,发展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地热供暖、燃气电厂余热供暖等,推动低碳发展;


3)全局着眼,细处落笔,在推动用能改革的同时,打造多个低碳实践场景,绿心公园、临空经济区、未来科技城等,都是低碳发展典范。


启发:


1)低碳发展要从面上,从用能的根本上着眼,制定相关政策,并加以执行;


2)要从细微处入手,把低碳理念贯穿到一个园区、一个社区、一座小镇、一个村庄的具体建设、运营,提前谋划,从根本上解决低碳甚至零碳发展的问题。


2.江西力推“零碳会议”,生态大省变身碳汇大户


简述:


4月初,江西省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低碳发展列出清单。这是2017年江西省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后,又一次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出发,也成为继江苏、河北、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市之后对“双碳”发展做出明确规划的省份。为了推动工作,当地政府开始在全省范围推行“零碳会议”,要参加全省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公开组织的任何会议,都需要在“江西碳中和”平台上输入会议时间、行程、消耗等,进行碳排放测算,并且花钱购买碳汇。这项举措被理解为,森林覆盖率超63%的江西,正在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碳汇优势、发展优势。


亮点:


1)“零碳会议”推广,让碳中和理念深入人心,为更大范围的碳普惠铺平道路;


2)“零碳会议”“零碳活动”等当地碳中和场景的搭建,为地方碳汇找到合适销路,实现了碳排放和碳消纳的本地小范围平衡,而这样的机制正在放大,最终会成为经济社会的一个运行规则;


3)“双碳”新赛道,必将掀起新一轮区域竞争,对于绿色生态且发展起点不高的江西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跨越、赶超机会。


启发:


1)地方政府推动碳中和工作要有抓手,这个抓手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江西“零碳会议”正是这样的实践;


2)生态大省因为拥有丰富的碳汇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未来将有机会获得更多的项目审批,因此“双碳”赛道上要学着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将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636787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研究员 程维妙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