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更多精品宜居街巷。

 

今年是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小巷的精细化治理如何实现?


背街小巷有了不同的风格、色彩


“背街小巷既是‘里子’也是‘面子’,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考场’。”说起背街小巷治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整治处副处长陈志娟这样说。去年,北京完成1396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

 

记者从北京市城管委了解到,背街小巷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色彩、气质、风格、肌理等方面。比如说,《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中对建筑立面、市政设施、城市家具等十大类36项要素明确规范管控标准。

 

精细化的治理不仅让背街小巷焕然一新,更让各条胡同彰显出不同的风格。以西城区文华胡同为例,这里的24号院是李大钊故居所在地,所以文华胡同的精细化整治提升需要体现红色文化元素。走进胡同,两侧墙面上增设了不少红色历史文化标识。胡同内的违建全部拆除,增设花坛、修缮建筑物外立面,电力箱和空调室外机加装风格统一的镂空雕花外罩,窗户外安装了复古窗框等。

 

除了文华胡同,北京核心区还围绕北大红楼、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京报馆旧址等,连片推进47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实现革命旧址建筑和周边环境风貌协调统一。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到来,使得奥运元素成为不少背街小巷的“主打色”。在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周围的背街小巷完成环境治理,结合冬奥服务保障,营造了浓厚的奥运文化和氛围。在石景山区首钢北厂区周边、金顶街部分区域及广宁冬奥社区,通过环境整治,一个个充满着冬奥氛围的社区焕新亮相。

 

精细化治理还要解决居民身边问题

 

精细化治理不仅要让背街小巷变得更美、更有特色,最重要的是还要让居民受益。北京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精细化治理将解决群众身边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品质。

 

背街小巷治理也不光局限于封堵开墙打洞,小巷内的大事小情都是精细化治理的内容,从居民车辆怎么停、门禁系统怎么装最安全,到四合院的晾衣杆安在哪儿、空调机外罩用什么款式……每一个细节都事关小巷精细化治理提升。

 

一条条曾经的脏乱差小巷完成精细化治理,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而“小巷管家”、街巷长则肩负着与居民一起照顾好这条小巷的重任。在北京,一共有街巷长1.63万余名,小巷管家3.98万余名,整合网格员、协管员等开展街巷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记者从西城区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未来在街巷的治理中将从管理和服务方面着手,特别是如何维护好、管理好已经治理完成的街巷,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实施方案正在研究过程中,预计将在今年推出。

 

北京市城管委介绍,2022年计划完成 354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对已完成整治提升的2932条背街小巷全面实施精细化长效管理;做好1037条维护类背街小巷日常管理维护,保持干净整洁有序。以街区为单元,实施17个片区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整合各类空间资源,加强城市修补,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