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图/新华社

新京报讯 (记者李潇潇)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7月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香港地位特殊,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在此新的起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如何进一步融合发展并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就此,新京报新京智库举办专题研讨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

大湾区发展的制度创新动力和社会动力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如何进一步融合发展,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胡伟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上其他湾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内部差异化鲜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还有四个核心城市。

“在这样一个差异化较大的区域内,经济上互融互通、展开经济合作及区域一体化活动,特别是进入深水区之后,制度的差异化就会带来一定的困难,需要靠制度上的创新将其转换成发展的动力。”

胡伟星回顾“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与建设路程,认为这是一个由简单的合作向越来越复杂的合作发展的过程。具体看来,其发展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制度创新的动力,二是市场层面的社会动力。

从顶层动力来看,如今已摸索形成了一系列官方规划、文件和发展纲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规划纲要》。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建设方案。2021年,国务院发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今年6月又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这些方案对四个中心城市及四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做了更新的定位和描述。

比如,“前海方案”提供了一套帮助香港的国际金融和服务业功能进一步拓展的方法,包括提供20多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金融业、服务业和法律事务的开放,以及如何参与国际合作等。

发挥港澳优势,打造全球影响力品牌

深圳市政协科教卫体委主任吴思康则认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品牌的打造。因此粤港澳寻求合作的一个思路,就是探索如何共同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目前来看,国家层面已开始布局,比如在深圳建立国家品牌馆。未来如何用好国家品牌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就要发挥港澳的作用,比如澳门就具备联系西班牙语国家的特殊作用。

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博雅学院院长、教授梁文慧则以教育融合发展为例,表示可以考虑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战略的规划,组建协调机构完善沟通机制,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同时,加强宣传与规划的解读,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区域上的高等教育中心,在大湾区内形成战略共识。

此外,梁文慧还认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中心与资源平台的建设。比如积极共建一批高层精英研究中心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作中心,自动发挥粤港澳三地在高等教育基础研究、产学研方面的各自优势,在大湾区建设重大的科研基础设施、实验装置和科研平台等。

“科技湾区”竞合创造新机遇

在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同内地的融合发展和经济联系问题上,吴思康认为《规划纲要》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高地,这也是港澳加强跟内地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要重视新材料、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方面的融合。

未来,全球竞争的主战场是科技,这表明合作的主体将是大学、教授和学生。因此大学生将参与大湾区的创新创业,借此同世界广泛联结,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当下香港的一些大学已经跟深圳建立了很多科研项目的合作。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教授张晓玲表示,依托《规划纲要》中的合作机制,要将原来的资源性竞争以及分工过程中的竞争转化成一种新的竞合关系,让各城市之间形成新的聚合效应。

香港“具备健全的司法反腐体制、国际金融和稳定的货币机制,具备与国际一流大学直接对话的科研和教育体制,具备相对成熟的城市治理机制”。因此,香港可以起到内联互引和加强经济联系的纽带作用。

编辑/柯锐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