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降雨频发,除了城市道路要做好防汛外,山区公路也是防汛的重点。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已全面加强了山区公路的养护巡查力度,及时清理落石等危险因素,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并立即投入力量进行抢险处置。


据介绍,地质灾害预警发布后,养护部门会加密巡查频次,并在路口设置值守点位,及时警示并劝阻来往车辆进入危险区域,遇到山体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隐患时,将会同属地政府及交管部门果断采取断路措施,确保车辆行人安全。


110国道上,路口值守点位的工作人员随时待命。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每天必须对管养路段至少巡查一遍


今天(7月5日)15时35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今天16时至7月6日9时,北京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强降水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低洼地区可能出现积水。


今天,记者跟随着养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110国道上的昌平区山区段进行道路巡查。


孙兵是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养护集团第九公路工程处巡查中队副队长,从事道路养护工作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他告诉记者,110国道是连接昌平和延庆的重要道路,来往的交通流量较大,近年来,随着对部分货车采取限行措施,跑运输的大卡车、大货车减少了很多,但市民自驾出游的小汽车越来越多,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更是有不少市民来这边骑自行车打卡,称得上是一条“网红路”。


上午9点,检查好巡查车辆与应急设备,孙兵便开始了当天的巡查工作。他说,“我们部门所负责的道路里程一共是六百多公里,必须保证每天都对这些路段至少巡查一遍,因此基本上每天都在外边跑,不管晴天还是大风雨雪天气。”


每天,养护人员都要对所管养的路段完成至少一次巡查。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今天上午,天空中几乎没有一丝乌云,阳光极强,空气湿度也很大,戴上安全头盔和口罩,不一会儿汗就从脸上淌了下来。顾不得擦汗,孙兵在驾驶途中要随时盯着路边的情况:哪里此前曾经有过落石、滑坡,新修建好的挡墙是否牢固,相关值守点的人员设备是否到位。“虽然还没出现降雨,但巡查中也不能掉以轻心。”孙兵说。


经过多年的道路巡检,孙兵和同事们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不仅是在强降水过程中,在暴雨前和暴雨后也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泥土中水分含量的改变可能造成落石、塌方等地质灾害险情。


地质灾害预警发布后,养护部门将劝阻车辆进入危险区域


巡检时,孙兵来到了昌平区110国道上的一处落石点位,这里停放着多台工程车,施工人员正在抓紧时间对山体进行加固作业。


“这处风险点位就是我们在巡查中发现的,有段时间这里经常会有零星的小碎石从山体上滚落,观察了几天后发现,几乎是天天都有落石。”孙兵说,发现这一情况后,他们立即将问题上报。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踏勘后发现,此处岩体上方由于结构的原因,会积存一些雨水,随着雨水渗透,山体上的岩石确实存在进一步掉落的可能,必须马上处置。


110国道沿线上的一处地质灾害风险点位,正在进行山体加固作业。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随后,工程人员迅速进场施工,先是将易碎的石块从山体上剥落,然后再将铆钉固定在山体上,并套上防止落石的护网。现在,这里的施工作业已进入尾声,山体也基本达到了稳定状态。

施工人员将固定护网的铆钉打入岩体中。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山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对车辆行人安全威胁大。据了解,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各处根据今年国土部门排查的最新数据,梳理出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242个,集团各处严格按照公路分局要求,加强巡查值守力量配备,安排地灾巡查人员进行日常的道路巡查,并设置了154处路口值守点位。


同时,各处进一步健全完善巡查、值守、报告、断路、处置工作机制,对隐患路段分段、分片巡查和路口值守。如地灾预警发布后,将采取人员看护、路口值守、人员劝阻和车辆绕行远端疏导等措施,避免车辆行人进入危险区域。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