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游客发现,北京动物园迎来了一大拨动物幼崽。一群刚刚出生或此前出生但尚未与游客见面的小动物陆续亮相,其中不乏川金丝猴、黑麂等珍稀动物。新手“妈妈”是如何带娃的?饲养员为动物宝宝们准备了哪些可口美食?又是如何帮助动物适应“奶妈”新身份的?7月8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来到北京动物园进行探访。

 

加餐+设立亲子空间,帮动物宝宝健康成长

 

鹿苑内,北山羊、麋鹿、黑麂等食草动物今年喜迎幼崽。北山羊宝宝毛色姜黄,还没有长角,刚刚满月就已展现出跳跃的天赋,在山石上勇敢攀登;刚出生的黑麂是个十足的“跟屁虫”,年纪尚小的它还靠着奶水喂养;麋鹿宝宝喜欢卧在树荫下安静地休息,刚出生的它脚力还没那么健壮。

 

北京动物园,棕熊“妈妈”带着两只小棕熊在水塘里戏水。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两只小棕熊在水塘里打闹嬉戏,享受盛夏的清凉一刻。小型杂食及小型食肉等动物也都迎来了新生命。其中,环尾狐猴在北京动物园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种群,数量已达到104只,每年都有新生宝宝加入这个大家庭。

 

北京动物园,一只环尾狐猴幼崽紧紧抱着“妈妈”。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在狮虎山,两只趴在草坪上纳凉的狮宝宝是对漂亮的“龙凤胎”,它们还没有展现出王者的霸气,看起来非常软萌。饲养员丁峰说,为了给这对“兄妹”增添营养,饲养员会定期为它们加餐,除了牛羊肉,它们也能享受到美味的兔子。“兔肉营养丰富,对它们的眼睛发育很有好处。”丁峰表示。

 

北京动物园狮虎山,“龙凤胎”狮宝宝在阴凉处乘凉。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北京动物园动物业务科科长贾婷说,每年六七月份,北京动物园里都会诞生很多小宝宝,今年也格外热闹,上半年已新生43种、201只小动物,“这两年,新生动物的数量和成活率都很高”。

 

谈及原因,她说,在前期准备环节,工作人员就格外注意观察,为处于发情期的动物合笼,提供安静的繁殖环境,同时为处于繁殖期的动物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去年12月,四只小黑熊出生前,工作人员为了让两个黑熊“妈妈”互不干扰、安心带娃,进行了分笼饲养,为它们提供独立宽敞的育幼空间。


“我们还减少人工干预,尽量让新晋‘奶爸奶妈’亲自带娃,培养它们的亲子关系,提高动物的生存能力。”她说。

 

饲养员“手把手”教黑猩猩喂养宝宝

 

在黑猩猩馆,马上满一岁的成成舒服地躺在“妈妈”楠楠的怀里,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小朋友大呼可爱。别看楠楠现在当“妈妈”有模有样,之前它可是连宝宝都不会抱。

 

据黑猩猩馆饲养员孟骅介绍,由于楠楠是人工育幼长大的,缺少哺育后代的经验和能力。2019年7月,在它生下第一个“孩子”庆庆之前,工作人员找来母猩猩哺乳视频,通过电视或者投影设备播放给它看,并拿着猩猩玩具放在胸前,模拟喂养动作。楠楠生产后,饲养员用了三天时间教它育幼,但楠楠将庆庆抱在腹部,有时候还用大腿夹住,饲养员想帮它把宝宝往上移动,但楠楠仍然不会喂奶,小猩猩一哭闹,它就把宝宝放地上。

 

北京动物园,黑猩猩“妈妈”和幼崽成成。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工作人员为庆庆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但三天未喝到母乳的它明显虚弱,工作人员将庆庆送往育幼室。今年3月,健康长大的庆庆从育幼室回到了它出生的地方——猩猩馆。如今,游客一进入猩猩馆,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它。3岁的它处于青少年时期,非常活泼,喜欢和游客在玻璃窗前互动。

 

2021年8月31日,成成出生,这是楠楠的第二胎。此次,工作人员提早几个月就着手“产前培训”,持续为它播放视频,给它玩具练习抱宝宝的姿势,加上头胎时积累的经验,这次楠楠终于学会了哺乳带娃。

 

白鹇帮褐马鸡带娃,义亲孵化提高新生动物成活率

 

贾婷说,近几年,动物园一直没有新生的小褐马鸡,今年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新生儿”。游客在雉鸡苑就能看到幼小的褐马鸡。

 

此次小褐马鸡之所以能成活,和它的“养母”有关。虽说动物亲自养娃是最理想的情况,但动物园的褐马鸡没有孵化行为。为此,工作人员找来了成年白鹇。

 

在雉鸡苑,游客可以看到一对白鹇带着一只幼鸟宝宝,它们尽心地教它觅食、躲避危险等生存技巧。但事实上,这只幼鸟是褐马鸡。贾婷说,义亲孵化和抚育是野生动物饲养的一种技术,白鹇和褐马鸡都是雉鸡类,体温、取食习性等类似,同时,这对白鹇今年恰好也没有宝宝,有抚育雏鸟的强烈意愿。

 

“由于孵化开始时白鹇就认为这是自己的卵,所以褐马鸡出生后,它也始终认为这是它的宝宝。”她说,公园计划做一个科普牌,介绍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虽说今年的动物幼崽数量多,种类也不少,但北京动物园也提示游客,动物的习性不同,动物宝宝与游客见面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它们普遍敏感,还在适应和熟悉生长环境,在游览过程中请不要投喂和惊扰它们。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