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赵利新)7月13日,新京报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得知,6月下旬,青岛市胶州湾部分贝类养殖区大规模出现经氏壳蛞蝓、海星,该市开展“净湾行动”。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捕捞白泥蚂和海星32.6万斤;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养殖区、胶州市营海养殖区白泥蚂和海星生物量减少一半以上,单船捕捞量由6000斤降到3000斤以下;城阳区跨海大桥以北养殖区已基本清除,跨海大桥以南养殖区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整治白泥蚂和海星取得初步成效。


青岛胶州湾,渔民捕捞上来的白泥蚂和海星数量明显减少。视频来源:青岛市海洋发展局

 

据本报记者之前报道,经氏壳蛞蝓被当地人称为“白泥蚂”,今年是第一次成规模在青岛市胶州湾出现,造成贝类生产受损。据相关专家介绍,经氏壳蛞蝓能够分泌一种黏液,密集的黏液分布在海底,可以造成贝类大面积缺氧死亡,也会引起人体过敏,因此不能食用。

 

据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介绍,为尽快清除白泥蚂、海星,减少渔民经济损失,青岛市部署开展了胶州湾“净湾行动”:一是结合胶州湾白泥蚂、海星分布区域,在特定海域加派养殖渔船延长时间进行拖网作业,科学布设地笼网进行诱捕作业,并指导养殖户开展作业网具改进、捕获物处置等工作;二是增加执法船巡航频次,为捕捞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并同时开展捕捞作业执法监管;三是联合驻青科研院所开展监测调查,实时掌握白泥蚂、海星分布及变化情况,为渔民精准捕捞提供支持;此外,我市在今年增殖放流中增加了白泥蚂、海星天敌生物品种,在胶州湾海域放流半滑舌鳎25万尾、绿鳍马面鲀12.5万尾。 

 

据悉,“净湾行动”开展以来,共捕捞白泥蚂和海星32.6万斤,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养殖区、胶州市营海养殖区白泥蚂和海星生物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单船捕捞量由6000斤降到3000斤以下;城阳区跨海大桥以北养殖区已基本清除,跨海大桥以南养殖区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整治白泥蚂和海星取得初步成效。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李成林研究员介绍,胶州湾首次出现白泥蚂、再次出现海星增多情况,应与胶州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贝类养殖持续稳定发展有关,近期的雨水增多、水温升高也有利于白泥蚂和海星的快速生长。这种情况总体来说属正常的自然现象,只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形势是可控的,不会引发较大灾害,不必引发恐慌情绪。

 

据悉,下一步,青岛市将持续推进“净湾行动”,在加强捕捞力度的同时,常态化开展跟踪监测,实时掌握胶州湾白泥蚂、海星数量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处置措施;并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白泥蚂、海星发生机理的研究,建立应急处置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进一步保障胶州湾贝类养殖安全。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