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高温天气再度发展加强,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预警。从2000年以来的高温天气数据来看,今夏高温天气开始时间更早,在高温覆盖面积、影响人口和气温极值等方面均仅次于2017年。

 

预计7月下旬,江南、华南中北部、江汉、江淮及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35℃以上的高温日数将有7-9天,江南大部高温持续日数可达9天以上。高温对能源、农业、人体健康等方面可能带来“热伤害”,需注意防范。

 

7月18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在高温闷热天气里打伞出行。刘新 摄/IC photo


今夏高温天气开始时间更早,浙江、福建等地局地最高气温超40℃

 

今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多轮持续性高温天气,尤其是7月初以来的南方高温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显著。

 

7月下旬,我国南方地区高温范围再度发展,强度逐渐增强。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7月20日以来,江南大部、华南东部等地出现了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最高气温达到了37~39℃,局地超过40℃。

 

7月21日下午,浙江多个气象站点录得40℃以上的高温。浙江洪家、瑞安的日最高气温破当地高温历史极值,乐清、三门的日最高气温破7月气温极值。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表示,此次高温过程影响范围与7月5日至17日高温过程相当,但是江南中东部、新疆等地的高温强度更强、极端性更大,40℃及以上高温范围更广,受影响公众更多。

 

入夏以来我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这与往年相比正常吗?据气象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过程的年份为2003年、2013年和2017年。符娇兰分析,今夏高温天气开始时间更早,在高温覆盖面积、影响人口和气温极值等方面超过2003年和2013年,仅次于2017年。

 

7月13日,浙江宁波,天一广场地表温度达到45℃,原本人流如织的商业广场,因为高温暑热,显得冷清。图/IC photo


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需防范对能源、农业、人体健康带来的“热伤害”

 

符娇兰分析,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导致我国6月以来出现了多次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再次控制我国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强度明显偏强,范围显著偏大,与此同时,伊朗高压东伸北上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受伊朗高压、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及新疆等地盛行下沉气流,晴热少雨,受下沉增温以及太阳辐射共同影响,上述地区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 

 

具体来看,预计7月下旬,江南、华南中北部、江汉、江淮及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35℃以上的高温日数将有7-9天,江南大部高温持续日数可达9天以上;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四川盆地及陕西南部等地高温日数有4-6天。

 

此次高温天气具有阶段性变化的特征。7月22日至24日,高温主要影响江南、华南、内蒙古西部和新疆等地。25日开始,高温范围进一步向北向西扩展,江南、华南、内蒙古西部和新疆等地高温持续,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黄淮、华北南部和东部等地也将陆续出现高温天气。上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苏、新疆等地部分地区的部分时段日最高气温可达40℃或以上。

 

高温对能源、农业、人体健康等方面可能带来哪些“热伤害”?符娇兰介绍,需要关注未来持续高温造成的能源供给压力,进一步做好水电科学调度、供应和应急工作。另外,须做好防暑降温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减少或避免高温导致的中暑等疾病。同时,注意防范高温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持续高温天气将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等地气象干旱发展,对在地农作物、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产生不利影响,各地要加强水肥管理,合理使用农业用水,减轻高温危害。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