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4位新东方教师志愿者将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为4500多名乡村教师开展教学培训。8月18日,“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正式启动,2022乡村教师发展论坛也于当日举行。该活动由民盟中央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新东方”)共同举办,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桑国元等就乡村教师的工作挑战、乡村教师发展需求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乡村教师面临城乡差异、情感教育等诸多挑战

在乡村教育中,鼓励孩子爱上学习、重拾信心,是乡村教师面临的一大教学挑战。
 
新东方派驻贵州田字格小学支教教师张晨玉发现,对很多当地孩子来说,英语课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英语支教教师的她觉得,不要跟孩子们提成绩,不要给他们压力,先从培养兴趣和提升自信着手。
 
而对学生自信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张晨玉记得,在刚接手一个只有12名学生的班级时,班上很多学生并没有自信,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也基本没有和老师进行眼神交流。为了让学生们活跃起来,张晨玉摸索着通过游戏、辩论、户外授课等方式,让课堂活起来。渐渐地,她发现,一些学生从一开始不敢抬头,到慢慢抬起了头,再到最终举起了手。
 
在与乡村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张晨玉也发现,缺乏安全感,内心比较敏感是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有时碰到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张晨玉难免着急、生气,但因为担心自己情绪化的话语可能会伤害到学生,她总不断在内心提醒自己,“不行不行,他们很敏感、脆弱。”
 
会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黄晓婷指出,缩小学业水平的城乡差异,营造安全、尊重、包容、支持的学习环境,开展情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父母及祖父母做好协同教育工作等也是乡村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具备教育情怀、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
 
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许多挑战及难题,新时代的乡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桑国元指出,乡村教师应具备以情育人的乡村教育情怀、以文化人的乡村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他进一步解释称,教育情怀意味着教师对教育的一种持久、特殊、难以割舍的感情。在他看来,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情怀,很难在乡村的学校中坚守下来。

在桑国元看来,“核心素养是衡量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他表示,“没有高质量教师就没有高质量教育。只有努力提高乡村教师质量,才能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针对乡村文化自信方面,他指出,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教师应该具备融合乡土文化,开发乡土课程的专业能力。他认为,乡村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地域性的乡土文化,还应提高实现乡土文化在课程中顺利转化的实践能力。
 
在乡土课程建设方面,张晨玉也深有体会。她所在的贵州田字格小学开设了乡土人本教育课程,其中设置了乡土、农耕等相关课程内容,“让乡村孩子在家乡能享有属于自己的好教育。”
 
培训乡村老师是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关键
 
多名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乡村教育仍面临师资薄弱、教学质量低、教师待遇低、缺乏资源和技术支持等诸多问题,而上述问题需要外部支持体系的介入。
 
桑国元指出,在乡村教师培训方面,各级教师教育机构、师范院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综合性大学也不应成为教师培养培训的旁观者。
 
“如果想要乡村的孩子好,一定是要老师好。”俞敏洪也强调了乡村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网络的资源能够为乡村孩子提供新的教学方式,但如果与孩子接触较多的乡村教师本身水平有限,那学生从网络教育中所能得到的益处将比较有限,“所以培训乡村老师,提升乡村老师的教学水平等,是解决乡村教育的一个关键。”
 
基于此,从2008年起,民盟中央和新东方共同组织开展了“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今年是该活动开展的第15年。15年来,500余名新东方教师志愿者奔赴全国各地,累计为逾4万名乡村教师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受疫情影响,今年活动继续在线上开展,64位新东方教师志愿者将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国13个地区的4500多名乡村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涵盖了学科教学,还提供了家庭教育、美育、编程课程。课程根据乡村教师需求定制,希望能帮助乡村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
 
新京报记者 吴苹苹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