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程子姣)8月19日,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顺利举办,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在会上表示经济全球化带来效率的提升,也加大了风险的传染性。亚洲金融危机从东南亚各国开始,随后传播到东北亚地区,再压低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进而使俄罗斯也陷入危机,国债违约,又影响到美国。这说明保持全球金融稳定是全球公共事务。

他指出,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当时东亚各国经济存在弱点,很难应对外部冲击。一是东南亚各国类似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以出口导向为主,一段时间相当成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相互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各国为追求高速增长大量借入外债,宏观杠杆率处于高位,经济过热,特别是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过热;三是金融市场脆弱,监管缺失,却过早开放国际收支资本账户,并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普遍高估。

其次是国际因素,楼继伟称,一是,国际收支项目完全可兑换是当时国际组织和经济界的共识,并不顾客观条件是否成熟,向发展中国家力推资本项下可兑换;二是,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存在弱项,例如宏观对冲基金通常持有数十倍的杠杆率,蕴藏极大风险。他们集群式攻击他国经济弱点的行为,不受任何管制;三是,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经济金融相互影响,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的相互传染性,这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得到体现,有些甚至是戏剧性的。

他指出,杠杆率过高、过度依赖外部债务、资产价格虚高、维持过高的本币汇率,造成国际收支失衡。这些结构性弱点如果不及时解决,早晚会爆发危机。外部针对性的攻击不过使危机爆发提前,更为惨烈。

楼继伟认为,要坚持对外开放,并全面实现本币经常项下可兑换。对资本项下完全放开要做谨慎评估,一般来说成熟市场经济大国和处于金融中心地位的经济体,才会利大于弊。允许“热钱”快速跨境流动,对任何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好处。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并形成监管合力,健全自身金融市场。要认识到资本出于逐利动机,总会寻找监管漏洞,如果漏洞过大,金融机构不顾风险过度加杠杆,会加大系统性风险,最终对己对人都会形成祸害。

“尽管过分松弛的财政金融纪律是产生危机的重要原因,但危机发生后,还要采取适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并全力整顿财政金融秩序,然后适度从紧财政货币政策,使经济恢复常态,尽量争取损失最小化。”他提到,改革必然导致既得利益调整,危机有利于加强改革共识。东亚各国在危机发生之后,都大力度推进改革,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和政府职能调整各方面,改革是全方位的。十年之后,国际金融危机对东亚各国的冲击相对较小就说明了这一点。

谈到全球合作,楼继伟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全球代表性国家在合作共赢上达成共识。2018年起风云突变,贸易摩擦等等,回望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大量的分析和研究都表明,如果当事各方及早采取措施,危机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历史没有如果,今天回望历史,不过是提醒各方接受教训,尽管再艰难,还是要重走合作共赢之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