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9月4日在京开幕,“云基地”“云导赏”等线上内容在大会官网上线,带领公众“云游”全国40多个自然教育基地。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随着第一个森林体验馆在八达岭森林公园建成,目前北京已在200余个城市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各类基地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
中国自然教育发展报告发布,城市居民对自然教育认知程度较高
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设置了1个北京主会场,6个地方分会场,12个平行分论坛,邀请了近百名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分享各地自然教育经验、开展自然教育理论研讨和交流。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在致辞中倡议,将每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全国自然日,让中华儿女共同感受自然的魅力。
《2020年度、2021年度中国自然教育发展报告》在开幕式上发布。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宇介绍,两年间,全国各类自然教育发展机构数量粗略估计在4000至20000家左右,地理分布广泛。自然教育从业者的年龄结构整体上仍然偏于年轻化,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报告也指出,行业人才流失和流动大。
自然教育的重点人群以中青年已婚人士为主,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拥有1-2个孩子。中国城市居民对自然、自然教育的概念的知晓度和认知程度比较高。公众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动机以个体自我发展动机为主,如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好奇心和兴趣,娱乐与放松等。阻碍因素主要有时间不够,活动地点过远和安全性难以保障等。
中国城市居民最感兴趣的自然教育活动是大自然体验类,如自然观察等。“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二线城市居民更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自然教育服务。”他说。近两年来,还可以看到以自然教育学校为代表的自然教育基地数量有着跳跃式的增长,其中以广东、四川两省最为显著。
报告认为,自然教育行业目前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比如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自然教育开展内容进一步“在地化”,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社会性公益性发展需要更多支持。未来,自然教育的场域布局走向“城乡并重”、开展形式走向“虚实并重”、开展内容走向“在地化”,实施主体走向“校内外结合”。
北京在二百多个公园基地开展自然教育课程
大会开幕当天,“云论坛”“云基地”“云导赏”“云推介”等线上内容在大会官网上线。在“云基地”环节,大会精选了来自北京、广东、浙江等十多个省市的四十多个自然教育基地视频,带领公众“云游”全国各具特色的自然保护地、动植物园、自然学校、公园、林场等,线上了解基地的自然教育活动。
在“云导赏”环节,有10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从业者和公众拍摄的物种科普视频。东北虎、丹顶鹤、珙桐、大叶铁线莲……从动物到植物,市民将带网友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是中国自然教育大会首次在北京举行,恰逢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刚刚收官。”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介绍,近年来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北京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4.6%,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随着第一个森林体验馆在八达岭森林公园建成,目前全市已在200余个城市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各类基地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