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四名少年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开学季。

初中时被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李琦,疾病带给了他异于常人的痛苦与无法释怀的压力。高中时,从教室走到厕所一个来回,李琦需要花十几分钟。如今,从重庆龙桥村的一个山坳里,走到清华大学,李琦说,“生活再糟糕,不妨碍你变得更好。”

2008年汶川地震时,只有5岁的女孩朱宇被倒塌的房屋压住,左腿截肢。她经历了无数次康复训练,借着义肢站了起来。14年过去,朱宇拿到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年轻的女孩终于说出那句,“始是你,终也是你”。

12岁失去双亲的湖北鄂州男孩郭俊峰,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一路求学,他也收获了很多人的温暖和善意,亲人、邻居、政府多方资助,现在,这个外人眼中“内敛、懂事、独立”的男孩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那天,杨元梅正在后院割猪草,收到了四川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个来自凉山的姑娘,家境清寒,但从未影响她想读书的愿望。清晨起床、深夜熄灯,多年刻苦求学,这个女孩迎来了自己更好的未来。“改变命运”,对她来说绝不只是一句鼓励那么简单。

这群十几岁的少年,在他们年轻的生活里,已经开始懂得了苦难与诸多不易。生活如斯,即便命运无法公平地给予每个人相同的礼物,但他们也未曾自怨自艾。苦痛、自省与坚持,这三个简单的词汇,或许可以概括少年们走过的路。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想象他们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站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他们又抵抗过多少无助的瞬间,才能在此刻平静讲述自己的生活。

李琦对记者说,自己到现在都还没有克服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但日子总归要继续。当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说出这句话,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是,少年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永远不会说“我输了”。于是,李琦一直在“带着这个病往前追赶”;朱宇永远真诚地“愿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郭俊峰在沉默、不善言辞的外表之下,有着自己的主见与坚持;而杨元梅始终“坚信有那么多的绿灯为我点亮”。这是少年人赤诚的勇气,也是无比的信念。

我们始终相信,努力永远不会过时,勇敢也不会被辜负。

奋斗一词,说来简单,做来却颇为不易。如何在庸碌的人生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如何从容面对生活加之于人的苦痛,如何克服一切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切,都绝不仅仅是一句“加油”所能概括的。不与自己想要的人生失之交臂,这恐怕也是“奋斗”一词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这群少年的身上,我们能找到笑对未来的勇气。无论面对生活的贫苦,抑或身体的残疾,一路艰难又或困苦,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改变命运的希望。不抛弃、不放弃,在少年人的身上,展现得纯粹且真诚。

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没有什么现状是无法改变的,他们的人生在向我们证明,这个时代,读书仍然可以改变命运,个人命运也可以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对他们过去人生最美好的回应,也开启了未来人生最重要的序章。这一刻,命运的转盘已经来到了新的方向,而执掌者永远是自己。努力读书、永不服输,我们朴素地相信着,持之以恒者方能为自己的人生掌舵。

夏天的暑气还未完全消散,少年们就已经嬉笑着走进了校园。他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做了那么多的努力与尝试,终于可以笃定地说上一句,“我实现了我的梦想”。

未来路漫漫,踏进大学校园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更广阔的平台上,时代的大门已经缓缓向他们打开。这个舞台,他们等待很久了,实现梦想、施展拳脚、不负青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是属于他们的,少年无可限量。

从龙桥、从雅安、从鄂州、从凉山中走来,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新京报评论员 刘昀昀
编辑 刘倩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