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青岛发布放松限购的政策,不仅对限购区域进行了调整,且放宽外地居民的购房条件,并且二手住房不再进行限购。

同一天,济南也发布消息,二环以内的历下区、市中区区域实施限购。这意味着济南的限购区域从此前的8个区域调整为2个区域。

事实上,不只是青岛、济南,近期,同为二线城市中的苏州、宁波等地也放松了限购政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近期,二线城市进一步放松限购的做法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未来,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也有可能会继续跟进。” 

青岛、济南放松限购

9月15日,“青岛住房和城乡建设”微信公众号发布《我市动态完善房地产政策》。其中提到,继续在市南区、市北区(原四方区域除外)实行限购政策;对限购区域内新建商品住房,本地居民限购2套,二孩、三孩家庭可增购1套,外地居民居住满半年限购1套;二手住房不再限购。

对比以前的限购政策,此次青岛调整了限购区域的范围,由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除王哥庄街道以外区域进一步缩小至市南区、市北区(原四方区域除外)。同时,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中心城区仍限购1套住房,但将购房条件由“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中心城区无住房、且能提供在本市缴纳12个月以上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调整为“居住满半年”。

对此,严跃进点评称:“此次青岛进一步多角度放松了限购的政策。一是减少限购区域,其中崂山与李沧两区域不限购,体现了限购区域行政范围缩小的导向。二是针对非限购区域,明确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都可以购买3套及以上,这实际上是以非常大的尺度鼓励购房了。三是对限购区域,则明确了四种放松的做法,包括多孩家庭增加1套、外地居民居住半年允许认购1套、二手房不限购、有卖房记录的也可新购1套。”

无独有偶,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也官宣放松限购。9月15日,据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方微信平台“济南住建”显示,“记者9月15日从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为进一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济南市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措施,继续对二环以内的历下区、市中区区域实施限购,自9月16日起实施。”

9月15日下午,新京报记者向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核实了上述限购政策调整的消息。这也意味着济南目前的限购区域从此前的8个区域调整为2个区域,其他区域则取消了限购。

苏州、宁波等二线城市已放松限购

9月14日,作为长三角二线城市的苏州对限购政策做出调整,非苏州本地户籍居民无须提供社保缴纳证明可直接购买首套房。按照新政,苏州六区(包括相城区、姑苏区、吴中区、吴江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对外地人购买首套房政策进行了调整,不再需要出示社保证明或个税证明。按照此前政策,非苏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为3年内在苏州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

针对市场传出苏州放松限购政策,新京报记者从苏州当地中介机构处得到证实。此外,据媒体报道,相城区、姑苏区房产交易中心相关人士均表示,以家庭为单位、名下无房的非本地户籍居民,首套房无须提供社保证明可直接购房,目前已开始执行。

此前,市场也有消息传出,9月8日起,宁波全面取消限购,不过买房人仍需申请购房证明,但不做审核。

不过,不同于青岛、济南的“官宣”,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并未在官网发布上述放松限购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9月13日,郑州市公安局制定了《郑州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提出,进一步放宽中心城区落户条件。凡在郑州市中心城区具有合法稳定就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不受社保缴费年限和居住年限的限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可以在郑州市申请登记城镇居民户口。

上述政策的调整不仅意味着郑州成为今年我国首个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特大城市,也同时意味着郑州“变相”对限购政策进行了放松。此前,郑州要求外地人购房满足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或个税。

后续或还有城市跟进

事实上,近期陆续有二线城市调整限购政策。此前,南京取消二手房限购政策官宣后又撤回,无锡、合肥也传出有放松限购的措施,但是未被官方证实。此次,青岛和济南的“官宣”放松限购,其态度则更为明朗化。

在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从当地稳定经济、稳定财政收入的角度来看,惯性的思维是,限购政策全面退出,提振疲弱的市场预期,让销售能够尽快地稳定。过去楼市下行往往就采取这样的措施。

李宇嘉进一步表示,不少二线城市没有“官宣”、暗中调整或者“官宣后又撤回”,这些做法也反映了当下地方政府的矛盾处境,既希望可以促进房地产销售,又担心在“房住不炒”的目标下,放松后会引发房价上涨。

“在短短几天内,包括宁波、苏州、青岛和济南放松限购,也说明二线城市放松是近期的非常重要的风向标,此类放松对于提振交易行情和引导市场预期等有积极的作用。”严跃进如是说。

但是,李宇嘉则认为,当前松绑限购政策对销售的刺激力度明显减缓。目前,楼市最主要的问题是高房价下供需不匹配。由于居民和市场对未来楼市前景和收入预期不太乐观,购房意愿不足,同时,新市民和中低收入人群因高房价和收入限制也难以出手。

新京报记者 徐倩 张建
编辑 武新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