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人勤不负好时光,大江南北秋收忙。今天(9月24日),北京先农坛一亩三分地里的黍子迎来了丰收,一系列秋收体验活动在先农坛内举行。活动通过线下体验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在先农坛里阅古今,到一亩三分地识五谷。

 

记者看到,先农坛一亩三分地里的黍子和水稻已经呈现金黄色,此次秋收主要以收割黍子为主。嘉宾、家庭代表等已经来到现场,先农坛内十分热闹,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伴随着一声“开—镰—喽”,仪式正式启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活动现场,嘉宾手持锣槌,伴随着一声“开—镰—喽”,仪式正式启动。随后,嘉宾进入一亩三分地,进行收割体验。


嘉宾在拍摄。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向记者介绍,今年一亩三分地内种植了稻子、谷子、黍子、高粱、大豆五种农作物,五种农作物的种子是由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的优良品种。“今天收割的黍子长势非常好,由于作物成熟时间不同,后续还会有谷子、水稻、高粱的秋收活动。”


小朋友在认识五谷。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秋收活动现场,邀请了十组家庭亲自下田体验农作物收割,感受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珍贵及农业丰收的喜悦。


小朋友在体验收割。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家庭在体验收割。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今天看到这个场景让我很兴奋,成年人和青少年朋友都乐于参与其中,大家拿着手中收割的黍子,喜悦溢于言表。”薛俭说。


家长给小朋友留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作为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祀、亲耕耤田典礼的重要场所,2019年起,“一亩三分地”开始恢复耕种向公众展示,每年古建馆都会在这里举办先农坛农耕系列文化活动,如今已经举办三年。


嘉宾在观看先农坛的改造变化。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古建馆还为公众开发了“耤田稻香进我家”小程序。公众通过小程序认领稻田里将要成熟的一定株数的水稻后进行看护,需前往先农坛耤田为看护的水稻拍摄指定数量的成长过程照片,并将照片上传到小程序。还可以参与耤田征文活动,通过征文的评选可获得参加十月下旬水稻收割活动的入场券。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