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花样游泳表演赛暨2022年北京市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在木樨园体校顺利完赛。这对素有“水上芭蕾”美誉的运动项目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花样游泳首次走进市运会,并有望在未来成为市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得益于此,花样游泳在北京的推广和青少年普及得到了积极推动。

花样游泳首次走进市运会。  北京市体育局供图

市运会初亮相,高规格竞赛保障护航

花样游泳是北京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但走进市运会赛场尚属首次。尽管是以表演赛形式亮相,参赛选手为13岁至15岁年龄段,但竞赛保障丝毫没打折扣。本次赛事副裁判长邓羽介绍说:“本次比赛我们选派了北京市一级、国家级、国际级裁判员,还有很多裁判员都是多年从事专业花样游泳项目的教练员及运动员。赛前由仲裁和裁判长对裁判员进行了专业理论培训和赛场实地模拟实习,令各个环节更好地协调配合,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按比赛项目设置,本次赛事设有规定动作、单人自由自选、双人自由自选、混双自由自选、集体自由组选和自由组合。来自西城、朝阳、海淀、丰台、通州、大兴、怀柔和经开区8个区的69名运动员参赛。

孩子们当天的表现令人惊喜,北京花样游泳青少年普及和培养工作初见成效。在邓羽看来,“青少年花样游泳的发展近几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多俱乐部开始开展青少年花样游泳的培训工作,这为北京市花样游泳竞技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热爱花样游泳的孩子们得到了更多比赛机会。  北京市体育局供图

俱乐部模式,帮孩子们走上启蒙路

参加本次比赛的不少孩子来自北京各花游俱乐部,如海淀区队和大兴区队共10多名小选手均来自北京茵菲高花样游泳俱乐部,他们在赛场上有值得称道的表现。

以往北京花样游泳的后备力量集中于北京花样游泳梯队,青少年人才培养略有欠缺。近年来,随着俱乐部的出现,社会推广和青少年普及度有明显提升。在花样游泳未来有望成为市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孩子们也得到了更多的比赛机会。海淀区队教练、北京茵菲高花样游泳俱乐部技术顾问薛梅告诉新京报记者:“以前我们只能参加全国U系列比赛、全国俱乐部赛和俱乐部之间的邀请赛,比赛比较少。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有了青少年锦标赛,孩子们获得了站上高级别赛事平台的机会。”

被视为小众项目的花样游泳正得到更多关注。据了解,全国范围内如今有50家左右俱乐部,不过,多数集中在南方。目前北京的花样游泳俱乐部数量并不多,总数为六七家,其中规模较大的只有三四家。薛梅所在的俱乐部招生情况还不错,花样游泳集体比赛需要的团队协作、包容和理解被家长们看重,但现实问题是,花样游泳青少年普及阶段集中在10岁到12岁,13岁到15岁正是初高中年龄段,以花样游泳为业余爱好的孩子要专心学业。薛梅感叹道:“能坚持到现在的孩子,都是很热爱这个项目的。从总体来看,这个项目在全国的发展态势还是积极向上的。”

现在各俱乐部向专业队输送人才的比例还不大,毕竟,多数家长并未考虑过让孩子走上专业路,但薛梅依然乐观,“普及和走上专业道路其实是互通的,如果下一个周期花样游泳成为市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去挑选好苗子,往专业方向发展。”

花样游泳项目训练成长周期很长。  北京市体育局供图

多年磨一剑,长周期培养考验苗子

花样游泳是成长周期更长的项目,一个7岁开始练习的孩子,可能要练到10岁时“才能看出一个样子来”。作为昔日江苏队的专业花游运动员,薛梅在小朋友们报名时就会提前打招呼,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下来,“比赛前的打基础阶段都很枯燥,赛前准备的周期是两到三个月,同样很难熬。集训时每天都要训练10个小时,不仅要编排动作,还要进行改动,过程很磨人。”不少孩子和家长会在中途放弃,好在坚持下来的比以往更多。

项目专业性强是花样游泳的另一大特点,以北京茵菲高花样游泳俱乐部为例,俱乐部的教练都是曾经的专业运动员,因为没有从事过这个项目的人“根本没法教”。而俱乐部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助力后备人才培养,也能成为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的新去处,随着俱乐部的发展,给了更多退役运动员重拾擅长项目的机会。

当然,更重要的依然是脚踏实地,薛梅的目标是:“现在的工作重点还是普及,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慢慢发展。”

新京报记者 周萧
编辑 张云锋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