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成股份日前宣布继续增加资本支出,对西吴养牛场路南侧牛棚(简称“西吴牛场项目”)进行改扩建,扩大活牛育种养殖能力。

与如今重视肉牛业务不同,福成股份一度大力发展殡葬业务,2018年宣布剥离肉牛养殖与屠宰业务,从外界眼中的“养牛第一股”变为“殡葬第一股”。然而剥离不到3年时间,福成股份又于2021年7月宣布重启肉牛项目,其间伴随内控问题、财务独立问题、原财务总监曝光实控人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公司董监高多次被采取监管措施等,可谓“一地鸡毛”。

不过,业内对国内肉牛养殖业及福成股份扩大育种养殖能力持乐观态度,认为福成股份此举或为把握市场主动。

曾剥离肉牛业务

福成股份9月26日披露的公告显示,董事会2022年3月通过改扩建肉牛养殖设施的议案,批准与隆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工程合同,合同金额约为1.5亿元,项目工程因疫情延期至2022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和结算。

成股份称,基于公司长期经营战略,拟继续增加资本支出,在租赁养殖土地上对西吴牛场项目进行改建和扩建,扩大活牛育种养殖能力,工程合同金额为5727.02万元。项目完成后,福成股份将提升肉牛养殖业务的盈利能力,但同时每年折旧摊销固定成本增加,也可能面临牛肉价格下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风险。

与如今的扩栏热情形成对比的是,福成股份曾一度将肉牛产业剥离,尽管这是公司的老本行。

1987年,福成股份创始人李福成靠着贷款购买的7头牛,创办三河兴隆庄福成养牛场。2004年7月,由李福成参与组建的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成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养牛第一股”。

受大环境影响,福成股份从2016年开始多次在财报中提及,饲养户补栏积极性降至谷底,肉牛本地来源匮乏,外采成本居高不下,自身肉牛养殖环节出现严重萎缩迹象,进口牛肉对屠宰产品形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福成股份已在2013年-2018年间完成在食品加工、餐饮、殡葬等行业的跨界布局。

2018年8月,福成股份宣布出售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资产及业务,理由是其国内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业务受环保治理升级影响,面临迁出风险,澳洲肉牛养殖业务投入大、产出少,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2018年1-6月,福成股份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业务经审计后分别亏损1441.12万元、1063.05万元。福成股份当时认为,该业务的疲弱态势已影响公司业绩的进一步提升,且公司主营业务已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利润构成来源主要是殡葬服务业,因此决定进行战略调整,处置处于亏损的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业。

2019年,福成股份肉牛业务剥离完成,确立“中央厨房+殡葬陵园”的双主业模式,从外界眼中的“养牛第一股”变身为“殡葬第一股”。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疫情影响下堂食接待人数大幅下滑,客户因云祭祀入园率下降,进而导致福成股份餐饮业、殡葬业营收下滑,公司全年营收、净利分别下降24.92%、42.37%。同时,福成股份殡葬业务子公司湖南韶山天德福地陵园有限责任公司还因卷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由于天德福地陵园未完成业绩对赌承诺,福成股份在2019年、2020年分别对其长期股权投资计提3395.35万元、4578.96万元减值准备。2021年,福成股份业绩恢复增长,但盈利已回到2017年水平。

重启业务伴随“一地鸡毛”

剥离肉牛业务不到3年,福成股份又决定重启肉牛养殖及屠宰项目,过程可谓“一地鸡毛”。

2021年7月8日,福成股份发布公告称,农业农村部《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里提出到2025年我国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牛肉产量达到680万吨。为有效配置资源,将公司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资质与大股东福成集团的土地资源有效结合,拟重启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业务,并租用福成集团土地。

截至2022年6月30日,福成股份存栏活牛数量达9822头,2021年购买的基础母牛已生产几千头犊牛,活牛存栏数量继续快速增长。不过,在此过程中,福成股份几次违反监管规定,公司董监高也多次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2022年5月11日晚间,福成股份连发12份公告,包括时任财务总监程静一度失联、人事部总监报警、程静发声明、实控人李福成承诺规范参与上市公司运作、程静在两份财报上补签确认意见等一系列内容。程静在声明中指出,近一年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受到大股东影响非常严重。

福成股份在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年报事项的监管工作函时承认,2021年活牛采购活动中,因关注采购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虚开发票而产生的税务问题,程静发现其中大量采购发票与付款资金流不一致,发票总额占活牛购买总金额的约58.67%。大股东福成集团要求福成股份采购业务付款和费用付款需经福成集团财务人员审批,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独立性。同时,福成股份承认活牛采购业务流程存在内部控制问题,可能导致采购资金受损或采购成本虚高,公司财务独立方面也存在问题。

另经福成股份自查,公司实控人之一李福成存在未经公司管理程序和规定参与公司经营的情况,包括2021年福成股份恢复养牛及屠宰业务,李福成安排集团及其他人员从外部进行种牛采购,以股东名义给采购人员借支备用金进行担保;前期筛选上市公司重要管理人员,此后由上市公司按程序聘任等。

对于上述事项,河北证监局2022年5月对李福成、程静下发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二人在一定期限之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福成股份及其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良、董事会秘书邓重辉则因未如实披露公司内控重大缺陷,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6月20日,上交所也作出纪律处分决定,对李福成、程静予以公开谴责,对李良、邓重辉予以通报批评。

9月2日,因福成股份2021年向安徽熙和有限公司采购肥牛、小肥牛,向其他公司采购苗木过程中未按规定履行招标程序,且在向活牛采购专员支付1200万元采购备用金时,未按照公司财务制度签订借款合同,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以及信息披露不准确、会计处理不规范、隐瞒关联交易等问题,河北证监局对福成股份采取责令整改的行政监管措施,对李良、邓重辉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

肉牛前景获业内看好

重回肉牛业务,福成股份是否押对了宝?

拥有同类业务的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天山”)财报显示,肉牛产业链条长,上游是遗传育种、饲草料及添加剂、动保防疫,中游养殖业通常分为母牛养殖(繁育)和公牛养殖(育肥),下游是屠宰、加工、流通和销售。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和下游的产出都是标准化产品,行业成熟,格局稳定。不过与奶牛、猪、鸡等其他养殖业比,国内肉牛养殖还处于比较原始、分散、薄弱的状态。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1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不区分繁育和育肥)牧场的总存栏数,约占全国存栏数的4%,规模化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国内牛肉供不应求状况逐年加重。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等数据,2011年-2020年,国内牛肉产量从610.71万吨增长到67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1.07%,远低于同期国内牛肉消费量4%的年复合增长率。尤其是2012年开始,国内牛肉产量、消费量打破长久以来的紧平衡状态,2012-2020年国内牛肉消费量缺口从5.05万吨增长至206.9万吨。2021年国内缺口更是达到近233万吨,占当年牛肉消费总量的25%。

ST天山指出,虽然进口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牛肉缺口,但我国2021年度的牛肉进口量已占到全球牛肉出口量的20%,考虑到食品安全、国际关系、新冠疫情等因素,提高牛肉自给率势在必行。“母牛产业大,则肉牛产业强”,没有母牛,就没有犊牛,更不会有育肥牛,母牛系统性不足是目前国内肉牛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9月4日发文分析称,2022年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多维因素影响,进口牛肉价格不断上涨,8月进口价格达到6687.59美元/吨。进口牛肉价格上涨有利于我国牛肉批发价提振,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内肉牛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规模扩大,但不利于加工企业发展。

肉牛养殖业者李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与进口牛肉相比,国产牛肉不具备价格优势,但胜在新鲜度上,因此不乏市场需求。过去几年,肉牛养殖和屠宰企业效益一直很好,近两年受到饲料成本上涨和疫情对终端消费的影响,但长期来看,行业发展依然向好。“福成股份扩大育种养殖能力,主要目的可能是自己繁育和品种改良,把握市场主动权。”

2022年半年报显示,福成股份2021年从外部大量采购第三代德系西门塔尔活牛,其中绝大多数是能繁母牛,基础母牛已生产第一胎犊牛。对于新生犊牛,除继续养殖成为基础母牛繁殖犊牛外,部分用于出售。对于公牛,养殖育肥后进行屠宰销售或后续加工。上半年,福成股份牛肉产量为1931.13吨,同比增长17.14%,但销量下降6.35%;牛肉业务营收为9551.52万元,同比减少7.78%,毛利率增加5.22%。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