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为境内外记者采访二十大提供服务保障。


当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外出参观采访活动,组织近300名境内外记者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向国内外新闻界广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各领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参加活动的记者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0余家境内外媒体。记者们被中国过去十年发展成就吸引,他们在展览现场采访报道、连线直播,向自己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


12日下午,境内外记者还参加了“见证发展变迁 品味古都新韵”的采访活动。媒体记者们到北京中轴线上的钟鼓楼、永定门等地实地参观采访。


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图为媒体记者正在进行采访。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现场1

中国十年科技成就吸引多国记者目光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设序厅、中央综合展区、地方展区、展望展区、室外展区和互动展区6个展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6000多项展览要素,角度丰富、内涵饱满。


步入中央综合展区,一座“奇迹号”帆船造型雕塑瞬间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一个个橙色箭头标示着新时代中国在经济、科技、制造、航空、海洋等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从2012年到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上升到114.4万亿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34位升至12位;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到31.4万亿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发射240余次;海洋生产总值从5.01万亿元到9.04万亿元。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来自中外的记者拍摄长征五号火箭模型。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展厅里,巨大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见证着中国太空探索的足迹。从载人航天取得重大进展,到嫦娥探月“三步走”圆满完成,十年间,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韩国文化广播公司记者赵熙衡最关注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在室外看到中国的空间站模型,让我很震撼,这些年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在室外展区,长征火箭模型、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模型吸引了中外记者的驻足观看。来自塞内加尔的电视记者迪埃杜和他的同事正在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的太空实验体验车里进行网络直播。他告诉记者,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让他深受鼓舞。“我要把我看到的事实告诉塞内加尔的观众,让他们了解现在中国加速前进的步伐。”迪埃杜竖着大拇指说。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塞内加尔记者进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模型拍摄视频。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现场2

观众接受媒体采访为发展成果点赞


地方展区中,全国各省区市都有集中展示的单元,还有不少互动项目吸引观众驻足体验。


甘肃单元里,体验“我在敦煌画壁画”互动项目的人排起长队。参观采访的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屏幕上选择敦煌壁画(局部)线稿重新上色,只需要一分钟不到,就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敦煌壁画作品,输入姓名并保存,还可以打印出来留念。


在天津单元,杨柳青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宏正在给观众们制作年画作品。年画结合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的方式,题材鲜活,展现时代色彩。来自圭亚那的青年记者塞缪尔拿起一张红色剪纸放在木版上按压,不一会儿,一张年画就“印制”完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浓厚,并且随时代的进步而一直展现出生命力。”塞缪尔说。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外国记者体验年画拓印。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脱贫攻坚的成果和区域发展的成果也是现场参观的媒体记者关注的重要话题。


湖南“精准扶贫”地标石,从十八洞村出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打造了乡村振兴的示范区;西藏单元展示了西藏首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三有村”村容村貌模型,各族群众有房住、有产业、有健康,生活越过越红火。


天津电视台记者张玥关注天津单元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容,他说:“目前便利的交通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天津、河北也承接了很多北京疏解的非首都功能,带动三个地方一起更高质量发展。”


在现场,一家德国电视媒体采访了前来观展的观众。一位青年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并实现了就业,这是看得见的、了不起的成绩。


记者在鼓楼参观击鼓特色节目。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现场3

参观北京中轴线景观 品味古都新韵


7.8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其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昨日,在占地12597平方米的钟鼓楼,媒体记者们参观了“时间的故事”展览,了解自1272年鼓楼建成以来钟鼓楼建筑的发展历程。


从鼓楼的六十九级台阶拾级而上,记者们来到二楼参观。工作人员向记者们介绍了碑漏、铜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并表演了击鼓特色节目。全息影像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人观天计时的智慧。


颜料会馆隐于水穿街巷的幽静胡同,点缀在日益完善的北京中轴线上。这是一座诞生于明代的商业会馆,彼时,京师对颜料的需求猛增。在京的山西平遥颜料商越聚越多,为方便同乡、同行集会,他们集资修建了这座会馆。


记者在鼓楼上观看中轴线风光。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记者拍摄颜料会馆内景。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起于商业经济发展,如今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会馆在北京市东城区“文物活化”的引导下重回商业。在居民看来,把文物高高在上保护着,不如现在这样经营起来,“有人气!”


去年10月,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的“会馆有戏”项目在颜料会馆推出。百年戏台重现生机。天街集团副总经理吴睿娜告诉记者,“到现在,颜料会馆已经举办包括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在内的多场演出,承接了多场文化演出与品牌活动,为了契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会馆还会上演脱口秀、相声等娱乐项目,很受欢迎。”


记者拍摄永定门城楼。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记者在鼓楼一层展厅戴上耳机聆听钟声。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在北京中轴线最南端,永定门城楼静静伫立。随着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完成了永定门地区公园北侧67米御道铺设,实现了南中轴御道全线贯通。御道两侧国槐挺拔茂盛,形成了南中轴线正阳门与永定门之间通透的绿色视廊。参观采访的记者站在永定门城楼上,北望中轴线,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中轴美景尽收眼底。


新京报记者 吴为 陈琳 刘美君

见习记者 行海洋

编辑 白爽 校对 付春愔 贾宁